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代中期为何会有那么多战争?藩镇体制是其根本原因

唐代中期为何会有那么多战争?藩镇体制是其根本原因

藩镇,亦称方镇,《新唐书》曰:“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一般来说,唐代节度使是一个“使职”,为唐代中后期的地方军政长官,而藩镇或方镇则更倾向于意指节度使所控制的地域和武装集团。所谓“体制”一般是“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本文的“藩镇体制”可看作由节度使、募兵等相关制度构成的,与唐代原州县行政体制相当的制度体系。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和募兵制形成于玄宗统治时期,二者的结合,即控制地方财权、政权的节度使拥有募兵之权,标志着藩镇体制形成。安史之乱是玄宗朝东、西藩镇集团对立的结果,而唐代中期的内战多围绕藩镇问题展幵,外患又多由内战所起,故藩镇体制实为唐代中期战争的制度根源。

唐玄宗在开元、天宝年间以“强兵”目的实行了军事制度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军队的动员方式上,逐渐用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在军队的行政体制方面,于边疆地区广泛设置“节度使”,正式确立节度使制度;在军需供养方面,赋予藩镇的一定财权,以满足藩镇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而且,玄宗统治时期形成的节度使制度和募兵制度结合起来,即节度使拥有募兵之权,就形成了“藩镇体制”,安史之乱则可看作是玄宗时期藩镇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天宝年间,伴随着边疆军事形势的变化,出现了东、西藩镇集团对峙的格局。从某种角度来看,安史之乱的爆发可看作是两大藩镇集团矛盾发展的结果,唐廷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则可看成是两大藩镇集团冲突的延续。

西藩镇集团的对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黄永年先生在《六到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年)第十章《安史之乱》的“《通典》的二统说”一节中进一步阐发了“二统”说,即天宝时期出现了哥舒翰的河西、晚右藩镇集团和安禄山的范阳、平卢、河东藩镇集团相互对峙的藩镇格局,唐廷与“二统”之间的对立,以及“二统”之间的矛盾,是安史之乱爆发及其延续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黄新亚在《说玄宗削藩与安史之乱》(《学术月刊〉,年,第期)一文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天宝时期,唐廷为了抑制业强大的藩镇,试加强东、两方两个藩镇团的制衡,以藩镇御蒲镇,最终导致安史之乱。

兵制,即军事制度,现代一般称作“军制”,包括士兵的动员方式、军队的指挥协调方式和军需供养方式等内容。唐代是我国兵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元以前一直实行的是兵农合一的府兵制,玄宗时期为了满足边疆地区频繁且规模较大边疆战争的需要,唐廷以“强兵”为目的进行了以募兵制为核心内容的军事制度改革。

唐玄宗统治时期,边疆战争的频度和强度加剧,这就要求征发大量有战斗力的兵员,但是日益崩坏的府兵制已经无法满足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玄宗在开元年间实施了京师禁军和边镇军队的募兵制度改革。玄宗建立的募兵制与之前的“兵募”制度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募兵”是一种职业兵,且具有“募而不散”的特点。

府兵制的崩坏。府兵制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兵役制度,以低经济成本和军事风险为原则,但效率不是很高。唐代的府兵制与均田制相挂钩,随着授田不均、不足以及无田可授局面的出现,府兵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经济条件,很难贯彻了。加之兵役繁重,战争扩日持久,以及“卫士”社会地位的下降,因此“自高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侵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府兵制的破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府兵趋于破坏到最后崩溃有一个不算短暂的过程,从永淳二年到幵元元年为第一阶段,这时形式上尚能维持,实质上已日趋败坏。从幵元元年到天宝八载为第二阶段,这时形式上的上番也很难维持,终于停止上下鱼符了。以后仍保持着折冲府的机构和官吏、兵额,名存实亡,又达三十多年之久”到了天宝八载,“折冲诸府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府兵制正式寿终正寝。

玄宗时期边疆军事形势的紧张,要求提供大量兵员。唐玄宗统治时期,积极于谋取边功,与契丹、突厥、吐蕃、南诏多有战争,幵元年间唐廷共组织了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如开元二年,唐与契丹漆水之战,唐军六万大军“死者什八九”同年,唐蕃武街之战,唐军出兵十二万,大胜。尽管开元时期唐廷与外族的战争互有胜负,但是唐廷四处出击,长期与多个外族进行军事对峙,这就要求唐廷在边地屯驻大量的军队,以防止外族骑兵的突然袭击。而且,为了保证兵员的数量和质量,募兵制开始取代了原有的义务兵役制——府兵制,“募兵”被制度化了。

开元时期唐王朝经济的发展,为实施募兵制改革创造了经济条件。募兵取代府兵无疑需要国家强大的财政收入作为支持,由于“开元时期以玄宗为首的统治者对社会经济是相当重视的,从生产到消费,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出现虽有先后的差别,也不完全都是开元君臣创造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绝大部分都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于是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元盛世”,史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箱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校量”,经济的繁荣为玄宗的募兵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在王朝时代,多么富足的经济都无法负担持续战争的军费开支,一个政权一旦掉入战争的“泥潭”之中,如统治者不改弦更张,或政权的适时更迭,必然走向灾难。

募兵制就是中央或地方政权以雇佣的形式征集兵员,招募的兵士长期在军队服役,政府为士兵提供武器、资粮或马匹,免除赋役,并以一定数量的军饷和衣粮作为报酬。“募兵”并非唐玄宗统治时期才出现的现象,如: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讨伐高句丽,“长安、洛阳募士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武则天时期,“每岁差兵募五百人往姚州镇守,路越山险,死者甚多”可见早在玄宗之前“募兵”就普遍存在了。

开元十一年(年),原隶属于“十二卫”的南衙禁军不再由府兵番上,而由唐廷募士宿卫,这标志着玄宗募兵制改革的开始。所募之禁军,仍旧隶属“十二卫”,最初称为“长从宿卫”,后改称“強骑”。史载:“高祖、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寖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猫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一番。命尚书左丞萧蒿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擴骑’”’招募的地域集中在关内地区,以便于宿卫。“从此之后,府兵虽仍有征镇之役,宿卫之职却废而不举,番次上下不过徒具文书”,府兵的“番上”制度被彻底取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期,唐代,体制,制度,中期,战争,武装集团,节度使,天宝,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府兵制,募兵,唐廷,玄宗,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期,唐代,体制,制度,中期,战争,武装集团,节度使,天宝,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府兵制,募兵,唐廷,玄宗,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期,唐代,体制,制度,中期,战争,武装集团,节度使,天宝,安史之乱,消息资讯,府兵制,募兵,唐廷,玄宗,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