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马背上打天下的金朝,为何皇族在文学、书法和绘画上“天赋异禀”?

马背上打天下的金朝,为何皇族在文学、书法和绘画上“天赋异禀”?

“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之,则曰:我见草青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在归属于辽国统治之时,女真人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都没有自己的纪年方法。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部落异军突起,迅速击败了强大的契丹。而来到汉地以后,他们便深感自己的不足,开始逐步的学习中原文化,金国的皇族创造过无比灿烂的文化成就。尤以文章还有翰墨以及丹青为最。

(一)、求知若渴,为之痴迷

在未入主中原以前,女真上下不论皇族还是平民大都目不识丁。而且他们主要用的是契丹之文字,学习的也是辽国的文化。要知道,辽国的汉化程度也是很高的。所以,女真人学习的其实是汉文化与契丹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

而自从海陵王迁都以后,他们可以更加直观的学习汉人文化。这其中,宗室之子尤为好学。就如同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皇家子弟,大都在文学上颇有造诣。

1.一词一咏,冠绝当时

“历代无道之主,莫如金亮,亮之罪上通于天,大举伐宋,正天益之疾而夺其魄耳”。金废帝完颜亮,是出了名的“无道主”。为了上位不择手段,还残害宗族,所犯之罪,罄竹难书。但就是这样一位穷凶极恶之人,却偏偏独爱于中原文化。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他的这句诗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豪迈。就连南宋的文人看了,都不禁感叹“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在他的诗句中,体现出来的是作为一个君主的坚韧和刚强。

“试展卧龙韬韫,果见功成朝暮”;“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共一醉,看取碧空寥廓”。完颜亮的很多诗词,都是大战之前有感而发。他把心中对将士们的激励之情全部转化为文字,令人读来慷慨激昂。

2.抒发情感,充实精神

“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完颜亮的诗作中,不仅仅有战场厮杀,还有雅致情趣的一面。他完全可以算作皇族中文学的代表,至少在他之情的王公贵胄无能出其右者。其实,他就是将诗词歌赋,当成了自己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

用短短几行字,就能够表达出千言万语,这正是语言文学的魅力。不论是女真本民族语言亦或是契丹文化,都无法企及到这个高度。可以说,完颜亮就是单纯的被这种文化所吸引了。每当内心中有万般感慨之时,就将其书于纸上,一蹴而就,好不快哉。

其实,擅长诗歌吟咏之人,在金国皇室中层出不穷。《归潜志》还在《全金诗》以及《全金元词》中,收录了他们大量作品。

除了海陵王以外,还有“幼好学,属擅文,宽裕温和”的金章宗完颜璟还有“百年以来,宗室中第一流人”的完颜寿孙以及《乐善居士集》的作者完颜永成以及《睿宗功德歌》的作者完颜匡。

这些人大都是自幼受到身边先生的耳濡目染,自是会对中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便是文化的魅力。而且,他们手中掌握着金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就算文采平平但也不会太过平庸。对于生活之事,每当有感触时,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其转化成诗词歌赋。

(二)、推崇备至,环境优越

“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孟母三迁的故事,人尽皆知,其实孟子的母亲屡次搬家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因为,人是会受到大环境影响的。而金国皇室之子,他们的教育环境非常优越,所谓“往来无白丁”。

而且自己的叔伯、兄长,也都是所谓的“文化人”。即使他们再怎么不想学习,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1.敏而好学,要求进步

《归潜志》中有着大量的金国皇室成员,喜爱中原文化以至痴迷的程度。当时攻破汴梁城以后,众人皆携带金银财宝而归只有完颜宗宪带着一车书籍回去;还有完颜勖因为衣着打扮还有气质都和读书人相符,所以还被称之为“秀才”。

关于金国皇室成员们很多能够取得较高的文学成就,其实和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是分不开关系的。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完颜亮,他就是将诗词歌赋当成了和世界交流的一种工具。为了让人更能直观明了的倾听到自己的心声,他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

学问这种事情,不能够单纯的依靠旁人的鞭策。更重要的,还是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就像绘画,必须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自己不断的敦促自己练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贵族子弟们,大都平日里无所事事。而内心又极度空虚,他们将目光投到了艺术中来,以为自己排解寂寞。

就像完颜永成,可谓是书画全才。平日里只要有空闲,就去模仿黄庭坚等人的作品。还有完颜琮,性格敦厚,纯直善良,不喜爱钱财,只是喜好临摹大家之作而后自己创造。他们的造诣,都是靠着自己的好学的精神而达成的。

2.环境熏陶,浑然天成

“太祖已留心于文事,金之文治日已盛;太宗立科举之法”。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想要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更何况,女真本身的文明与汉文化相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所以,金国的皇帝一直在致力于本民族文化向汉文化的转型。

而要推行汉文化,自然要从自己的身边人做起。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很注重对于子孙一辈的培养。因为接班人往往就会在他们之中诞生,为了把江山托付于更好的人就必须注重对他们思想上的培育。

退一步讲,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文盲。即使不当做接班人培养,也不会让他们成为目不识丁之人。而且朝堂内外,兴起了一股学习汉学之风潮。这种形式,是代代相传下来的。诸位皇子,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逐步成长。

(三)、赞论道德,侍从文章

虽然金国不像宋朝那样,设置专门为皇家子弟学习的“宫学”以及“宗学”,但是皇帝一般会亲自为自己的子侄挑选优秀的先生。而且他们也会为皇家子弟,优先提供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所以说,金国皇族们的文学成就和自身的好学以及环境的熏陶是密不可分的。此外,还有许多被动原因。

1.多用汉人故

《元史》“定宗二年,世祖于潜邸问张德辉曰: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忽必烈的这番话,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很多元朝的大臣,都以此为担心。害怕元世祖学着金国重用汉人,最后自己亡国。这种说法肯定是有失偏颇的,但也侧面的反映了金国上层阶级汉人官员之多。

既然要推行汉人文化,自然是要多重用汉臣。韩企先,便是其中的代表。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皇帝为完颜亶钦定的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下,金喜忠幼年时“能吟诗作对,奏娅曲着儒服。宛若一汉家翩翩少年”。

“国书诏令,遍访博雄之才也,遣其入宫”。金国广泛的招徕汉臣,一方面是为了协助其统治,另一方面也有为自家之子寻访圣贤之意。在韩企先这样的汉臣之带动下,整个金国皇族都充满着汉人先生。

这对于皇族而言,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若是没有老师,任凭教育环境再优越,氛围再好,自己再好学,也终将难以成才。

2.求学好问,结交名士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金国的皇族们本身地位高贵,而且又有文学造诣。所以,很多文人都愿意和他们交往。而且往往都是皇族主动去结交有识之士以及德隆望尊之辈。这样的情况,纵观整个金国不在少数。

“判平阳府,封豫王。每暇日引文士相切磋,未尝见骄色。自号乐善居士”。作为一个王,他只要有空闲必然和文人们切磋文笔,而且从来没有拿出自己的权柄去打压他人。此外,还有完颜永功以及他的儿子,父子两人和当时的元好问以及王飞伯都非常交好。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日和这些皇族交往之人都是饱读诗书之士。他们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以才会去结交这些人。而那些儒士愿意和其交好,本身也说明了金国皇族们是具备一定水平的。

正是在不断的切磋之中,他们本身的技艺也得到了锤炼,并且还获得了身心的愉悦。金国皇族们改变了很多人对于皇室的普遍印象,都是纨绔子弟,纸醉金迷。但金国皇族中,的确有很多人在文学造诣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结语:

“帝王宗亲,性皆与文事相夹”。金国皇族们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主要还是自己对于知识和文化的热爱。其次,则是皇帝们的提倡,从而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文学环境。再者,他们习惯与名士交往,不断的锤炼自己。

参考文献:

《金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化,文学,书法,皇族,天赋,环境,中原,绘画,金国,金朝,消息资讯,辽国,完颜亮,皇族,汉人,金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化,文学,书法,皇族,天赋,环境,中原,绘画,金国,金朝,消息资讯,辽国,完颜亮,皇族,汉人,金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化,文学,书法,皇族,天赋,环境,中原,绘画,金国,金朝,消息资讯,辽国,完颜亮,皇族,汉人,金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