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18年,宋金在山东登、莱等地和金朝签订了灭辽复燕的军事同盟,当时宋朝和金人约定,同时从两个方向对辽国发动进攻,让辽朝首尾不能相顾。
宋金海上之盟的签订的确加速了辽国的灭亡,但是也加速了宋朝的灭亡,此一战金人探听清楚了宋朝的军事实力,知道强大的宋朝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纸老虎”,这就为后来的“靖康之耻”埋下了伏笔,而北宋燕云十六州屁股还没坐热就被金人夺走了。
可是就在100多年后的南宋,他们居然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当年北宋覆灭的教训,当蒙古大举进攻金朝的时候,蒙古也曾经派遣使者提议借道共同夹击金国。
就在公元1234年,宋朝和蒙古在蔡州这个地方覆灭了金国,宋朝名将孟珙完成了岳飞都没有完成的“雪靖康耻”,可是在不久之后,蒙古又如同当年的金人一样在这之后撕毁条约再一次大举进攻南下。
“宋徽宗联金灭辽,只剩下半壁江山;宋理宗联蒙灭金,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作为当时南宋最高的统治者,这一举一动都是宋理宗决策的,联蒙灭金这件事以及提拔贾似道等等事件都让宋理宗推上了风口浪尖。
可是宋理宗如果知道的话,估计肯定会从棺材板爬起来,因为联蒙灭金这件事还真由不得他作主:
金朝北地南取,把宋朝推向了对立面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在击败了蒙古各个部落首领之后一统了整个草原,建立了蒙古,并在这之后定下了伐金战略相继剪除金朝的羽翼。
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正式向金朝宣战,从此开启了长达二十几年的蒙金战争,并在公元1213年南下攻取了中都。
此时的金国早已经没有了当年女真骑兵的悍勇,多年醉生梦死的生活已经消磨了他的斗志,再加上之后继位的几位国君都是碌碌无为之辈更是加剧了金朝的衰败。
本来蒙古和金国的斗争,宋朝并不想参与,可是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金朝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在野狐岭之战后,金朝彻底失去了北方大片土地,而金熙宗这个时候便想到了一个昏招,北地南取,即北方丢失的领土从南宋这边拿回来。
我想金宣宗的想法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是利用南宋的四川之地足兵足食,四川天府之国的土地足以支持金朝和蒙古做持久抗争,而蒙古当时虽然疆域广袤,可是很多都是人迹罕至的沙漠根本无法和金国相比。一个是当年金国对于宋人的轻视,在南宋时期,宋人和金一直是处于不利的立场上,北宋时期宋辽之间是兄弟相称,宋是兄,辽是弟,可是南宋和金人的关系先是君臣后是叔侄,总之在这个立场上宋人总是矮金人一头。本来宋金之间本来就有世仇,在蒙古大举攻打金国的时候,宋人不从背后插你一刀就不错了,可是这个节骨眼上你还主动挑起战火。
这无疑就是自寻死路,所以当金国在北方和蒙古的战斗日益焦灼之时,南方和宋朝的战事也如火如荼持续着,宋朝在骑兵作战上面不如金朝。
可是宋朝的火器、弩箭和城池防御手段在当时堪称是一流的,也因此南宋和金朝的战争整整打了七年,直到金哀宗继位和南宋签订合约结束了战事。
蒙古借道,宋朝不允许,还杀了使臣,窝阔台大举进攻四川
其实说句客观的话,在联蒙灭金这件事情上,不是宋朝想怎么样,此时南宋和当年北宋已经不一样了,北宋和金人签订盟约的过程之中两者是同等地位,至少在战略上不是很被动。
而南宋则完完全全是被蒙古牵着鼻子走的,甚至联蒙灭金都是被蒙古要挟在金朝灭亡的最后关头不得不率军协同蒙古。
公元1231年,蒙古40万大军猛攻潼关。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函谷关失去其地理位置之后,潼关就取代了函谷关的位置成为了拱卫关中的天然屏障。
由于蒙古几个月拿不下潼关,因此窝阔台就向南宋派出使者要求从四川借道从南宋后方直接袭击蒙古,并要求南宋出资20万军粮协助。
从蒙古对南宋的行动之中就可以看出:
蒙古更多的是在命令南宋,而不是一幅盟友结盟的状态;蒙古也是旁敲侧击南宋对待蒙古和金的态度,毕竟借道还要人家资助粮草,怎么看都很过分。果然,当蒙古的使者来到南宋之后,南宋朝廷一片哗然,部分朝臣直接激烈反对,而部分则默不作声,其态度也表明了他们也是反对的,只是不好明说。
而四川都统张宣则做的更绝,有道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张宣直接杀了蒙古使者,这就说明在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很多人还是不同意联蒙灭金的。
南宋的举动让蒙古对于南宋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张宣的举动更是直接激怒了窝阔台,窝阔台命令拖雷率领3万人直接强攻大散关并依次击破凤州、兴元等140多座城池,横扫整个四川,将军100多万百姓丧命在蒙古的这次行动之中。
蒙古的举动加剧了金朝的灭亡,前方已经有蒙古士兵大量压缩金朝的生存空间,后方又有蒙古铁骑杀来。
可是蒙古的此次行动也让南宋吓傻了,蒙古的这个举动让南宋意识到蒙古比金朝强大太多了,如果此时不缔结盟友,那么之后金朝灭亡之后宋朝就要面对这个怪物,还不如趁现在多取点利息在这之后还好过点。
因此在这之后,宋朝和蒙古缔结了盟约,在公元1233年,孟珙率军两万直袭蔡州,至此金朝灭亡,而联蒙灭金却也加剧了南宋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