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0年,赵匡胤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建立了宋朝。当时的人们十分渴望和平,社会稳定。程朱理学的诞生,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奠基于程颢、程颐而由朱熹集其大成的理学,又叫新儒学。号称继承孔孟道统。它强调封建的伦理纲常,提出所谓“存天理”而“去人欲”。因此,中国历史更迭至宋代,开放之风渐渐演变为保守,服饰也趋于收敛。受到新儒学的影响,宋代的服饰比较保守、拘谨,样式变化不多,颜色也趋于清雅,以自然、质朴、洁净为其特点。女性服饰以“瘦、窄、奇、长”代替了“丰、肥、透、露”,此时的女性内衣同样趋于短而窄。在赵佶的《宫词·新样梳妆巧》中“窄衣纤体最相宜”,很形象地形容了当时女性内在服饰狭窄紧幅的风格。
按照宋代的礼制,女性裸露胸部和脖子都是不体面的,因此女性穿衣时往往会在衣衫里面穿上一紧身高领的件短上衣。“襦”,是宋代女性常用的内衣,是一种衣身长至腰际,窄袖的短衣。《急就篇》注云:“短衣曰襦,自膝以上,一曰短而施腰者襦。”襦有单複,複襦近似袄,袄内大多数夹有棉絮,单襦近似于衫子。襦本来是唐代女性的内衣,宋代服饰多承袭旧制,襦也被保留下来了。宋代葛立方的诗词“龙脑浓熏小绣襦”,诉说着“襦”作为内衣不仅有色彩还有刺绣加以装饰。“袄”,也是宋代女性常穿的内衣,形制与襦相似。但是袖口和腰身都比较宽松,衣身较襦还要再长些。
“衫子”一般单层无衬,贴身而穿,袖子较短,是宋代女性夏季所爱的内衣。《玉篇》:“衬,近身衣。”意为,宋代有衬衫,贴身而穿为内衣。女性夏季多穿白衫,其袖子比襦、袄要短些,腰身更窄,面料多为丝罗和轻纱,颜色以浅淡为主。宋代诗人苏轼的诗词“轻衫罩体香罗碧”,描写了宋代女性穿着轻薄的衫子的曼妙身姿。
“背心”是一种无袖的衣服,两肩处开口很大,只能包裹覆盖住胸前和胸后,贴身而穿。背心最初是裲裆,在宋代发展成背心,被宋代女性所广泛穿着。南宋淳熙中颁布施行朱熹所定的冠服制度,有“女子在室者冠子、背子。众妾则假髻、背子。”宋代的夫人、仕女及小妾在家中以背心为家居服,一般作为内衣穿着。
“抹胸”与“裹肚”是宋代女性最主要的贴身内衣。宋代的抹胸既可覆乳又可遮肚子。从南宋黄昇墓中出土的抹胸实物来看,这款抹胸由胸乳部的三角形与腹部的长方形所构成的款式,表里两层都是以素娟制成,内衬絮有少量丝绵。长55厘米,宽39-40厘米。上端和腰间各缀有绢带两条,用于系带,上端带长34-35厘米,腰际带长35-36厘米。“裹肚”上下都有系带,用于包裹住腹部,形制与抹胸类似,裹肚较长,抹胸较短。裹肚着重于包裹住肚子,故名裹肚,类似于当今的束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