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则天借助唐高宗取得大权,高宗驾崩后架空两个儿子最终称帝

武则天借助唐高宗取得大权,高宗驾崩后架空两个儿子最终称帝

皇后如果成心想杀掉皇帝,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并非不可能,比如后来的韦皇后轻松毒死唐中宗李显。但能做到,并不意味着能做:

身在桥上,怎能拆桥?唐高宗李治不仅仅是武则天的丈夫,而且还是她的政治盟友、权力的源泉;武则天如果站在李治的对立面,其地位就失去了法理基础,权力也就丢掉了抓手。武则天是一位头脑清醒的政客,而不是毫无章法的悍妇,这就是她与儿媳妇韦皇后的最大区别。

从尼姑到皇后,武则天的秘诀,就是不断寻找盟友。

当初李世民驾崩后,那些没生下皇子、公主的后宫们都被送进感业寺当上了尼姑,但身处其中武氏早已为自己安排好了退路。

有一次,在李世民的忌日那天,唐高宗李治来到感业寺上香拜佛时,当见到自己的“故人”武氏,其后两人眉目相交、暗自垂泪。但王皇后听说这事后不仅不生气,反而一边吩咐武氏蓄发,一边主动劝说李治把武氏纳入后宫。

常言道后宫如战场,王皇后为啥如此大度?有个外交思维叫作“离强而合弱、远交而近攻”(李世民岳父长孙晟的杰作),王皇后之所以积极拉拢武氏,是因为这个困局:她身患不孕症,儿女双全的萧淑妃则正当红,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皇后之位。因此,引入身份不怎么清白、在朝廷无依无靠的武氏,理论上能够有效分散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

王皇后

武氏不负所望,在进宫后,她侍奉王皇后极为谦恭有礼,处处刻意逢迎;而王皇后也感叹自己没看走眼,多次在李治面前替武氏美言。

就这样,没过多久,萧淑妃确实像王皇后计划的那样失了宠,但已经被提拔为昭仪的武氏迅速填补了空缺,一跃成为李治身前最当红的后宫。

王皇后这下傻了眼,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她和萧淑妃迅速摒弃前嫌、同仇敌忾,携手针对武氏;后者也不甘示弱,凡是王、萧二人的敌人,武氏都刻意与其结交。

没过多久,在武氏阴狠的策略下,王皇后彻底失去了李治的信任,甚至到了后位不保的地步。这时,在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武后成为了李治的政治盟友。

李治之所以铁了心要改立皇后,并不仅仅因为王皇后不能生育,更不是由于他偏爱武氏,而是为了对抗关陇勋贵、夺取属于自己的权力。

李治

当初李世民驾崩前,几乎给儿子打点好了一切,开国元勋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世勣作为辅政大臣,对大唐王朝进行着全方位的保护。李治即位初期,“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政,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他对二位辅政大员几乎言听计从,史官对当时的朝廷评价是:“有贞观之遗风”。

但站在李治的视角来看,这种评价却像是在讽刺: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下自己却完全沿用了父亲留下的班子、延续了先帝的政策,自己不要面子的吗?更何况,亲舅舅长孙无忌逐渐有独断专行的趋势,就像被他陷害而薨逝的吴王李恪所说的那样:“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而改立皇后,正是李治展现权威、对抗辅政大员的绝佳机会。

关于为啥要改立皇后,李治给出的理由很充分:“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即:这是以传统接代为出发点的家事;而褚遂良等人反对的依据则很义正辞严:“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此陛下所闻,言犹在耳。皇后未闻有过,岂可轻废!臣不敢曲从陛下,上违先帝之命!”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出自关陇世家的王皇后(西魏名臣王思政的孙女)是先帝唐太宗钦定的,所以这就是件牵涉到大是大非的国事,是原则性问题,绝对不能改。

但这种“政治压迫”,反而让李治铁了心要改立皇后:你们眼里、心目中只有先帝,没有朕是吗?在李世勣、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支持下,他于永徽六年(655年)正式改立武氏为皇后;数年后,在武后的运作下,褚遂良、长孙无忌先后被杀,关陇集团许多元老都受到株连。

从此,唐高宗终于得以大权在握,彻底摆脱了父亲的阴影,成了完完全全的九五之尊。同时,西魏、北周、隋朝以及初唐以来在政坛呼风唤雨的关陇集团也遭受了重击,封建皇权得到了空前加强(当然还有科举制的关键功劳)。

武曌

在这个过程中,武则天既是李治的借口,也是积极出谋划策的“贤内助”,双方各取所需、配合密切。

后来,李治风疾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政务的处理。为了避免大权再度落入大臣之手,他选择了依赖自己的皇后,史书称:“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而足智多谋、饱读文史的武后不负重托,对政务的处理意见,与李治的想法几乎完全吻合。于是,直至李治去世,两人长期处于共同辅政的状态,被称“二圣”。

但要明白一个基本的概念:封建王朝政权归属的本质是“家天下”,在政权稳定、形势发展积极向上的趋势下,那时大唐朝野忠诚的对象是李氏。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参与治国理政,完全来自李治的授权。作为一个独立自然人,武则天不具备任何执政的法理基础;但在李治的亲自许可下,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君权神授、臣权君授,唐高宗的授权,才是武则天从政的前提。

在麟德元年(664年),李治曾一度想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甚至连诏书都草拟好了。但在闻讯赶来的武则天的一番“自诉”下,李治最终改变了主意。

武则天到底对李治说了什么?也许会涉及到夫妻之情,但这绝对不是重点,只有政治、国事才能说服李治。

设身处地假想一下,李治风疾频发,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如果除掉武后,辅佐自己处理政务、掌控群臣的重任委托给谁?是“打工人”宰相,还是年仅11岁的太子?亦或是启用宦官?毕竟在历史上,朝臣从来都不是皇帝最信任的对象,这就是外戚、宦官屡屡得势的原因。

武曌

而相对而言,自己的老婆才最可靠,而且能力合格,无疑是最佳人选。

那么,为什么在李治驾崩后,武则天跟能架空儿子、自己篡位呢?

首先,武则天称帝是一个循序渐进、耗时甚久的过程,更是权术博弈、利益交换的系统工程,不是杀个人就能解决的;其次,但也是最重要的:武则天能够摆弄继位的皇帝,凭借的是自己高宗遗孀、当朝太后的身份。百善孝为先,从汉朝开始,太后联合大臣册立皇帝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武则天不敢把丈夫李治怎么样,却能有无数个理由折腾自己的儿子。

那么,如果武则天昏了头毒杀自己亲丈夫,结果会怎样?后来的韦皇后就是个反面典型。即使昏庸如李显,不明不白驾崩后尚且能激起皇室、朝臣的激烈反扑;带领唐朝达到新高峰的李治,岂能是任人宰割的软柿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治,褚遂良,李世民,武氏,孙无忌,大权,架空,儿子,武则天,唐高宗,知识科普,李治,王皇后,武氏,武则天,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治,褚遂良,李世民,武氏,孙无忌,大权,架空,儿子,武则天,唐高宗,知识科普,李治,王皇后,武氏,武则天,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治,褚遂良,李世民,武氏,孙无忌,大权,架空,儿子,武则天,唐高宗,知识科普,李治,王皇后,武氏,武则天,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