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勤奋好学,廉洁戒奢,始终如一。"
无论在政治,文学,史学还是品德方面,司马光几乎没有能够被后人发现有什么可以批评的。因而,他后人的各种评价中,分数自然是非常高的。古人不论是韩琦,还是诗人苏轼,亦或者是理学家朱熹,都曾赞扬过他的作为。而且,司马光对后人不仅仅有编年体史书的贡献,还有他一生以来他自己的自律品德,以及对待感情的始终如一。那么,司马光的个人品德有没有被吹捧过高呢?还容大家继续往下看。
勤奋刻苦的司马光。实际上,在书本里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司马光,比如小时候他砸缸一事,被编写进了小学课本中。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出,小小的他就已经极具有聪明才智了。在他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开始让他通读史书。由于司马光的记忆力不是特别好,而且还贪玩。为了克制自己能够好好读书,选择早起晚睡。然而,他发现每次自己一打瞌睡就直接睡到了第二天,还会迟到。所以他想让自己的母亲叫醒他,但是母亲觉得那样会让他很幸苦。他还尝试过前一天晚上喝很多的水,结果第二天并没有被憋醒而是尿床了。无可奈何的司马光最后就想出了一个法子。
他找到一块小圆木,并擦干净放到了自己的床榻上当作枕头。这个圆木枕在他每次打瞌睡转身的时候,就会向下滚动,从而达到了惊醒他的效果。从此以后,司马光每天早起晚睡,坚持不懈的情况下,变得知识渊博。在自己七岁的时候就能够读懂先生教的《左转》一书。
所以,司马光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不得不让人为之钦佩。而且由于他的发奋学习,在他十五岁的时候几乎博览了众书。这同时也为他后期的作为打下了基础。
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司马光在自己二十岁那年就中考了进士,他的父母也为他感到高兴,这也打开了司马光的仕途之路。自此,他去接手自己的官职,一路都很顺利,只是后来在政事上和王安石发生了分歧。
待事认真的司马光。较为保守的他不主张变法这种事情,而开放思想的王安石却也当仁不让。二人没有办法一起合作处理政事,司马光就离开了自己的仕途之地汴梁,回到了洛阳担任闲职。
他自此居住洛阳十五年,买了二十亩地的园子。有园丁的看管,便不必再去管理这些琐事,一心编制《资治通鉴》一书。期间,每年春季都会有游人前来玩耍,也就可以赚得一些茶钱。按照规矩,园丁应该分给园主一半的茶钱,但是司马光却一分都未取。这就是他自律的表现,他认为对的便会去做,不对的他就不会去做。
随后的时光里,他每日亲自提笔写书,提纲也是自己亲手写出来。他的助手再通过提纲,再整理,成书以后,最后交给司马光检查再定稿。而且司马光字迹工整,考虑甚多,作书有条不紊,每天都会把不用的稿子进行删减,久而久之,草稿就堆叠如山了。所以,这本书编成之后,草稿纸都堆满了屋子。黄庭坚还看过他留下的这些草稿,却没有发现一个不工整的字体。足以见得,司马光是多么严肃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是从心里认真对待。
司马光自小就出生在官僚家族,所以家庭条件优越的他,自幼就受到了很严格的家教。而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优秀的干事,所以客观上给他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人生模板。
对待感情如一的司马光。北宋时期,很多的有钱人家都会娶多个女人,这是富人们享受生活的一种常见方式。所以对于纳小妾这种事情很常见,也合乎情理。但是司马光偏偏不是那样的人,他的行为更具有现代化特征,他只要了一个张夫人后就没再有过别人了。不得不说,侧面更是体现了他对感情的尊重。后来,自己与张夫人在漆下无子的情况下,不得不收养了儿子司马康。司马光就这样和自己的妻子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并没有想要纳妾的想法。直到最后,妻子张夫人病逝,他却也没有再要任何一个女人。
在政治上,无法和王安石达成共识的司马光,属于地道的守旧派。然而,二人的中心思想都是为国,不过一个侧重军事,一个侧重伦理。而司马光属于后者。且当时的宋朝在多次战争中以失败告急,国家的局势很不稳定,急需要策略改变局面,他仍坚持从人性伦理上根治。因而,虽然创作了司马光编创了通史,在政治思想上却不见得足够优秀,但总体他作的贡献却也足够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