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王安石帮儿媳改嫁,蔡文姬经历丰富

靖康之变前的女性有多开放:王安石帮儿媳改嫁,蔡文姬经历丰富

谈到古代女性,我们会想到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往往在宅院里讨生活,是男性的依附品。行为上,女性要尤其遵循三从四德。贞洁对女性尤其重要,甚至是影响女性一辈子的重要因素,但这也是分时间段出现的。

例如贞洁观这一说,在宋朝靖康之变前,女性的贞洁观存在,但并不强烈,至少不会因为贞洁问题而影响生命。而在靖康之变后,女性彻底被贞洁的牢笼所禁锢。让我们一起探其原因。

我们先谈谈女性贞洁观的产生和发展。

在还未进入父系社会前,人口稀少,社会生产力不足,像纺织这类劳动,还要依靠女性劳作。

为了谋求人口的增长,提高部族的实力,一名女性可以和多个男性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人口数量,这也是早期形成的群婚制。

这时,男性不会计较与自己结合的女性所生的孩子是不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

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生产力逐渐提高。男性在体能方面优于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不断上升,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

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男性成为社会的主导。男性在社会中掌握的一切需要有继承人来继承,而促使女性贞洁观萌芽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继承制度。

要想合理继承财产和权力,那么继承者和被继承者就必须存在血缘关系。换言之,女性所生的孩子必须是被继承者的。

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只能和被继承者发生关系来保证孩子血脉的纯正性。而男性为了子嗣兴旺,则可以和多个女性结合来增加继承者。

这便是贞洁观的萌芽,是为了保证一脉相承。这时只对有夫之妇进行约束,对女童、离婚妇女和寡妇没有要求。

到了东汉也还是如此,比如东汉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初嫁卫仲道,但结婚不久卫仲道便离世,蔡文姬于是回到家中。

后匈奴作乱掳走了蔡文姬,蔡文姬与匈奴还生育了两个孩子。但这都不影响蔡文姬被赎回以后又嫁给董祀。

可以看出,这时还没有所谓克夫的说法,蔡文姬与前一任关系如何对她再嫁也没什么影响。

而到了唐朝,贞洁观快速发展。

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女子写了关于教化女性,宣传女性贞洁重要性的书籍。如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女则》,陈逸夫人郑氏写的《女孝经》等。

在对唐朝女性的教育上,东汉班昭所写的《女诫》是每个女性必学的教科书之一。

除了沿用前朝对女性教育的做法,唐朝对女性贞洁观的加强还表现在通过政令限制妇女再嫁。

在唐穆宗时期,襄阳公主的淫乱事件让皇帝下令公主不得改嫁。皇家的公主都是如此,平民百姓上行下效,便逐渐将此用到自己身上。

再加上襄阳公主的淫乱事件实在有伤风化,受到很多人的诟病,公主不得改嫁被认为是正确的。

来到宋朝和明朝,可以说是女性贞洁观发展的鼎盛时期。宋朝程朱理学兴起,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学说,主张压抑人的本性和欲望。于是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儒家贞洁观被发展到极致。

明朝沿用宋朝的儒家贞洁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靠起义夺取天下,自身并不符合儒家观意义上的正统。加上朱元璋出身卑微低贱,为了巩固统治,在管理国家上尤其重视伦理纲常和道德秩序。

朱元璋还将妇女贞洁法律化,在妇女问题上提倡节烈,贞洁烈女就可以获得贞节牌坊,反之轻则受社会唾弃,重则被浸猪笼和沉塘。

从上面各个时期的发展来看,女性贞洁其实就是男性社会下的产物,且这种思想的影响深远。

而从贞洁观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这种思想对女性的禁锢程度越来越强,但值得关注的是,从宋朝开始,贞洁观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这个时期,失贞会成为对女性的致命打击。

究其原因,靖康之变。

而在靖康之变之前,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就帮其儿媳改嫁。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继承了王安石的聪明才智,20岁便考取了进士。

在王雱取得功名以后,便娶了妻子庞氏。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王雱认为孩子只像妻子,不像自己,便怀疑这个孩子不是自己的。

王雱此后看见孩子便认为这是妻子不贞的证据,而孩子在他们一次争吵时“悸死”。

作为母亲的庞氏失去了孩子,想到丈夫对自己的怀疑,痛不欲生。

王安石眼看儿子的家庭快支离破碎,不想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于是决定将儿媳庞氏改嫁他人。

而靖康之变以后,改嫁便成了奢望。可以说靖康之变是女性贞洁观快速发展的导火索。

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指金朝攻下北宋都城并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

有人可能会说,如此国家大事,与女子贞洁何关?

因为在被掳走的名单里,除了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以外,还有大量皇室女眷、后宫妃嫔和朝臣。

金军掳走这些皇室女眷可不是享受高级战俘的待遇,而是在金军大营为奴为婢,供金军享乐发泄。无论在宋朝地位多高的女子,被掳走之后,下场都是一样的。

除了宫里的女眷,还有民间的舞女、歌女和平民子女也被带走。

在被押送去金的路上,那些女性就遭受非人的折磨,身体素质好点的或许能熬到目的地,不好的中途就被折腾死了。

据记载,“女性入寨后,丧逸二千人”,但就算抵达金国,到死也是无尽的如地狱般的折辱。

靖康之变过后,很多理学家也看见了女性遭受的种种。但他们没有反思是否是国家的软弱才导致这等耻辱,而是越发禁锢妇女。

他们舍弃靖康之变前重生存轻贞洁的观念,而是大力提倡女性保贞洁舍生存。“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是这个时候来的。

由于靖康之变的耻辱就摆在这里,社会上逐渐赞同保贞洁舍生存这一观念。到了明清时期,大力提倡所谓贞洁烈女,对女性贞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

可能最初提出保贞洁舍生存只是不希望以后被掳走的妇女遭受非人的折磨,但在男性社会的膨胀和女性自我欺压的结果下,贞洁烈女成为极端。

我们现在提倡男女平等,针对女性的条条框框正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但最难解的是心里的枷锁。无论何时,无论男女,都应该知道,生存才是第一重要的。一个生命的逝去,可以是它本身不够强壮,过于脆弱,但绝不是因为口舌毒害和所谓伦理道德,更不可能是丢了某些人的脸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贞洁,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经历,孩子,儿媳,发展,男性,女性,贞洁观,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女性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贞洁,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经历,孩子,儿媳,发展,男性,女性,贞洁观,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女性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贞洁,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经历,孩子,儿媳,发展,男性,女性,贞洁观,蔡文姬,靖康之变,王安石,女性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