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朝廷上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秦朝到底要恢复分封制,还是实行郡县制。辩论的双方分别是:支持分封制的儒家,代表人物是淳于越;支持郡县制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斯。
在这场辩论中,李斯的法家最终取得胜利,秦始皇决定按照郡县制来统治关东六国的土地。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坚持郡县制,而不效仿周天子的分封制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周朝在建立的时候,因为地盘广大,而且诸侯的实力强大,周天子无力对每个地方都进行直接统治,所以分封诸侯国,让他们拱卫周王羁。这个制度,刚刚建立时确实比商朝要先进很多。因为在商朝的时候,商朝的帝王虽然也统领着各个诸侯国,但彼此之间都比较松散。
而周朝在商朝的基础上,细化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完善礼乐制度,使得西周时期,周王室得以更好地统治中原大地。
但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周天子不复强大,彼此间的血缘关系已经稀薄,诸侯各个都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当诸侯崛起之时,衰落下去的周王室却无力镇压,逐步演变成为了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几百年的混战之中,秦国拔得头筹,最终统一了天下。秦国是踩着分封制的弊端而统一天下的,所以秦始皇又怎么可能犯糊涂,重新进行分封呢?
中国人从上古的氏族,发展到部落,再到部落联盟,再到建立国家,再到国家之间的联盟,再到大一统,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而秦国正是抓住了这个趋势,最终才能一统天下。秦始皇作为一统天下的帝王,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这里说的大一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政治上,地方上的权力都会集中到中央,而君主的权力自然会越来越集中。只有集中到巅峰的时候,君权才会彻底崩盘。而秦始皇时期,君主的权力也才刚开始集中,离崩盘还早着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驰道等等,可以使得整个大秦的经济相互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国家才会越来越强大。
文化上,区别于一个民族的,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多的是靠文化。所以,统一文字这些措施能够让六国百姓更快地接受大秦,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秦子民。
如果再次实行分封制,那分裂是迟早的事。
李斯既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也是秦朝的宰相,整个秦朝的政令、法度很多都是经过他的手的。处理政务的过程当中,他很明显能够感受到郡县制所带来的好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而淳于越这些儒家博士,大部分都只是理论型人才,让他们去研究学术倒是可以,但是具体参与到社会治理上来,他们不见得能够处理得好。最简单的一点,孔子提倡的儒家是源于周朝的一系列制度,那么既然周朝的制度那么好,为什么还会灭亡呢?这个问题,他们就没人能够答得上来了。
夏商周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制度是以奴隶制为主的,而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物品而已,毫无人格可言。西周时期,周王室制定了井田制,让奴隶进行耕种。奴隶的首要任务是耕种奴隶主的那一块土地,其次才是自己的部分。所以,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的需求,很多奴隶辛辛苦苦耕种了一年,有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后来,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奴隶们逐步开始反抗,开始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主,这就导致奴隶主贵族的收入大大减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基本都遭到了破坏。商鞅变法的时候,基本否决了井田制,他把奴隶主转变成了地主,土地由地主所有,地主可以把土地租给农民,除了租金、赋税之外,其他的都归农民所有。这就大大刺激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
而赋税就成了秦国朝廷的收入。为了便于管理和收租,秦国施行郡县制,一级一级地征收、上缴肯定比分封制更好。毕竟,分封制下,封国不见得会把这部分税收如数交给秦国的中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