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4年,朱棣在北征回师的路上去世,47岁的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他的母亲就是朱棣既敬又爱的妻子,仁孝文皇后徐氏。
朱高炽以其嫡长子的身份,加上性格沉静仁厚,喜好读书,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但是从他被立为世子、太子到登上皇位的近30年时间,其中事故频出,险象环生,朱棣多次怀疑他,动过好几次换太子的心思,还有不少大臣因此获罪,其上位之路着实充满艰辛,过程惊险刺激。
说到底,都是因为朱高炽有两个不让他省心的同胞兄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
一、本是同根生
1378年,朱高炽出生于凤阳,也就是他的祖父朱元璋的兴盛之地。
朱高炽从小就端重沉静,他接受了儒家的正统教育,说话做事都颇显大度而有见地,朱元璋十分喜爱他,曾经夸奖他具有“君人之识。”
虽然深得祖父的喜爱,但是朱高炽却不是父亲朱棣最喜爱的儿子,朱棣最喜欢的是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
朱高煦和朱高燧也都是仁孝文皇后所生,两个人从小就表现出和哥哥迥然不同的聪慧机灵,尤其是朱高煦,他生性狡黠,长大后英勇善战,和朱棣十分相像,所以深得朱棣的喜爱。
1399年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后,朱高煦跟随在朱棣身边南征,因为勇猛善战,他经常担任军中前锋。
1400年,朱棣率领燕军在白沟河和李景隆率领的南军遭遇,南军大将瞿能父子英勇善战,朱棣抵挡不过,差点儿被瞿能俘虏。
在此危急时刻,朱高煦率领人马赶到,他打败瞿能父子,救出了朱棣。
之后数次战役中,朱高煦多次成功救援父亲。对此,朱棣既感欣慰,又十分惊喜,他亲昵地抚摸着朱高煦的后背说道: “勉之!世子多疾。”
朱棣的意思是:你要努力啊,世子(朱高炽)的身体不好。
朱高煦的性格本来就骄横狂傲,受到父亲这样的鼓励之后,他对哥哥朱高炽所处的位置滋生了更多的野心。
二、朱高炽其人
朱高煦跟随父亲冲锋陷阵之时,朱高炽受命留守北平,以保障后方的安稳。
朱棣的燕军数量本来就不多,他带走大部分精兵强将之后,留给朱高炽的就只有老弱病残的军士,还有满城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当南军将领李景隆率领数十万人马攻击北平之时,朱高炽不仅成功守住了城池,还因为自己的勤勉和诚挚获得了城中军民的拥护与爱戴。
建文帝朱允炆和朱高炽这对叔伯兄弟以前曾相处过一段时间,两人的关系很好。此时朱允炆远在南京,既面临叔父朱棣的进攻,又遭受了北征大军的失败,压力山大。在方孝孺的提议下,朱允炆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想以此来离间朱高炽和他父亲的关系。
可是,谁都没想到,仁厚的朱高炽居然巧妙地让离间计落空:他收到书信后,根本没打开看,马上派人将书信连同信使一起送到燕军前线,直接交到了父亲朱棣的手里。
此时,朱棣的确听到了消息,他知道朱允炆给朱高炽写了书信,再加上身边有朱高煦不断强调哥哥和朱允炆的关系好,朱棣心中难免对朱高炽心生疑惑。
正是在朱棣心中升起对大儿子的怀疑之时,朱高炽派人将书信和信使原封不动地送到了朱棣跟前。
朱棣对朱高炽的疑心顿时消释,他叹息说道: “几杀吾子!”
方孝孺的离间计、朱高煦的挑拨都没起任何作用,朱高炽的地位非但没有被动摇,反倒更加稳固。
三、徐皇后的态度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因为不喜欢学习、言语轻佻而被朱元璋厌恶,到他和朱高燧年纪稍长以后,他们的母亲,徐皇后也看出了三个儿子性格的不同,曾经对朱棣加以提醒。
那是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以后,朱高炽二十七、八岁,朱高煦比他小两岁,朱高燧小五岁,三个人的性格已经非常鲜明,徐皇后显然都看在眼里,于是对朱棣说道: “长子性格仁厚,他将来能够成器,不会让祖宗蒙羞。至于二子和三子,希望陛下多加注意教导他们!”
朱棣虽然性格刚硬,但是他对徐皇后一向敬重,对她的话都能听得进去,所以对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成长及言行更加用心。
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个人虽然觊觎哥哥的高位,但是徐皇后在世的时候特别注意约束和教导他们,所以虽然两个人有时会做不法的事,但是却不是特别出格。
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高煦和朱高燧失去了那强有力的约束,终于毫无顾忌地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
四、朱高煦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朱高煦被封为汉王,他的藩国远在云南。对此,朱高煦十分不满,他抱怨说道: “我有什么错,为什么要把我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始终坚持不肯去云南就藩,坚决要和儿子返回南京。
朱棣一向最疼爱朱高煦,所以没有执意要求他去云南,同意他留在了南京。
朱高煦一计得逞,仍然没有满足,他继续向朱棣请求,索取天策卫给自己做护卫,还经常把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
天策卫是护卫皇宫的天子侍卫,以朱高煦汉王的身份,用天策卫显然有“僭越”的嫌疑,但是朱棣居然答应了。
朱棣疼爱儿子,根本不顾及给朱高煦的待遇超标,但是有大臣看不下去了,那就是大学士解缙。
从朱棣想册立太子、和大臣商议此事时起,解缙就是朱高炽坚定的拥立者。解缙知道朱棣更喜欢朱高煦,为了说服朱棣,他搬出了朱高炽的长子,朱棣十分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他提醒朱棣说道: “好圣孙!”朱棣这才同意立朱高炽为太子。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解缙看到朱棣给朱高煦的待遇过高,于是上疏进行劝阻,认为朱棣此举是有意启动太子和汉王之间的争端。
朱棣对此十分不高兴。
朱高煦对解缙劝朱棣立太子一事一直耿耿于怀,于是找了个机会向朱棣进言,说解缙“趁圣上出去的时候,私会太子,无人臣礼!”
朱棣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将解缙押解入狱。
大理寺、宗人府及翰林院有十余位大臣都受此事牵连入狱,有的就病死在狱中。
解缙在狱中关押了五年之久,直到1415年被雪埋而死。
而制造这一冤狱的朱高煦继续和朱高燧及其党羽编造谗言,试图动摇朱高炽的皇储之位。
五、朱棣
朱高煦一直在南京晃荡多年,直到1415年,朱棣把朱高煦的藩国改到青州,比云南近了许多。
可是,朱高煦对这个结果仍然不满意,他还想赖在南京,于是抱怨说道: “我有什么罪,为什么让我去那样的穷乡僻壤?”
因为宠爱多次做出退步的朱棣这才开始怀疑朱高煦,看出他意图“夺嫡”的野心。朱棣当即下旨,让朱高煦立即去青州就藩。
朱高煦根本不拿旨意当回事,继续在南京悠游自在,他还私自招募了三千兵士,对他们不加约束,让他们随意掳掠。
兵马指挥使徐野驴抓住了朱高煦的士兵,想治他们的罪,结果反倒被朱高煦击杀。
朱高煦如此胡作非为,朝廷上下都惧怕他的蛮横,居然没人敢把这件事告诉朱棣。
直到一年以后,1416年十月,朱棣回到南京,这才听说朱高煦做出的数十件违法之事。朱棣大怒,当即就要把朱高煦贬为庶人。
关键时刻,还是太子朱高炽出面为弟弟求情,朱棣这才放过朱高煦,改为诛杀朱高煦的几个随从,然后下旨将朱高煦封到乐安,让他即日启程,不得在京城多做停留。
朱高煦暗中和朱高炽争斗多年,可是最终他得到的,不过是一个藩王的名号和乐安的一个小藩国。
朱高煦满腹怨言,继续暗地里策划和朱高炽的争斗。
结局
朱高煦在乐安继续偷偷策划,朱高炽则按部就班地即位,成为明朝的第四位君主。
朱高炽只在位了一年时间就因病去世,将皇位传给了长子朱瞻基,是为明宣宗。
朱高煦在藩国蠢蠢欲动,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远远不是侄子朱瞻基的对手。
本文参考:《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九》、《明史·本纪卷八》、《明史·列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