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自西晋灭亡近300年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其后的唐朝也是大一统国家。隋唐这两个朝代在对外进攻上,却都不约而同地对一个叫高句丽的国家发起战争,这究竟是因为什么?
高句丽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曾是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其疆土巅峰时覆盖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北端占有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根据史料记载,高句丽的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拥有军队多达60万人。
公元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向大隋称臣,高句丽国王表示不服,厉兵秣马,存储粮食,准备和隋朝开战。从598年,隋朝向高句丽一共发起4起战争,最远曾打到高句丽都城平壤,但始终也没有征服,反而连年征战让国力大为减弱,甚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唐朝吸取了隋朝征战高句丽失败的教训,行事较为小心,最后在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趁高句丽内乱,派大将李绩统帅军队进攻,最终攻下平壤城,让高句丽灭国。
隋唐两朝一共花了70年时间,耗费大量军力民力,才艰难征服高句丽。后世史书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认为是隋唐技术是在倾举国之力侵略高句丽,那么为什么要如此费时费力对一个周边国家发起军事进攻呢?
首先,高句丽是对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高句丽从公元一世纪建国之后,经过长年的扩张和积累,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不仅具备了和中国争夺东亚霸主的实力,甚至都有可能会南下侵略中原,辽东被其侵占便是力证。汉灭亡之后,三国魏蜀吴乱战争斗,高句丽便趁机侵占了辽东地区。
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权对中原虎视眈眈,中国自然不能对其无视。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国内政权割据,相互之间连年征战,自然无暇顾及高句丽的威胁。隋朝大一统之后,自然开始考虑中国北境的这个强大敌人。
其次,高句丽文化自成体系,并不认同汉文化。
现代意义上的东亚诸国,都认同中华的儒家文化。高句丽是有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扶余人建立,吸收了濊貊、等游牧民族,只有少数的汉人和古朝鲜遗民。虽然古朝鲜中的箕子朝鲜是由殷商时期的箕子建立,高句丽也将箕子奉为神灵,但却不认同儒家文化,因为儒家文化是汉时才出现的。
在国家民族的结构上,高句丽同时拥有农耕和游牧两种文化,所以他们会耕种田地,筑城修堡,也会像游牧民族那样游猎骑射,不断扩张领土。
于是文化上的不认同以及骨子里的游牧民族基因,让高句丽这个国家成了隋唐的心腹大患,在隋朝建立之后,高句丽也拒绝向隋朝称臣朝贡。
除了这两点之外,高句丽还和突厥结盟,意图从东西两面,自北向南对中原地区进行夹攻,形成巨大且直接的威胁。
隋唐两朝在经过多年征战之后,好不容易才统一全国,为了保住政权,自然对北方的高句丽不能听任扩张,所以才不惜国力对其进行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