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与西夏的边城——平夏城。
山河震怒,血染长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凶悍的西夏人铁蹄缭乱,抱头鼠窜。宋军一改柔弱的书生意气,兵锋所至,所向披靡。此役,宋军大破西夏大军五十万余,一路高歌猛进,几欲活捉了西夏的太后,直吓得当时的西夏国主颤颤巍巍地爬上汴京的宫阶,连吸溜鼻涕带抹眼泪地向大宋皇帝表忠致歉。
什么?北宋史上还有此等豪迈的战绩?
其实,不仅平夏城之战,还有很多场对决,宋军皆在虎狼敌兵的压制下破茧而出,书写下一首首早已被今人淡忘的热血战歌。
那么,当年的北宋军队,是缘何兵力大增,打到敌国国主哭着跑来表忠的呢?因为宋军在战场上有它为伴——神臂弩。
“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大斧,外无所畏。”这是南宋时期金国的金兀术临终前所说的一句话,他于弥留之际尚还对神臂弩的威力深感惶恐,告诫旁人不要轻易征宋,以致金人多想方设法地图谋窃取这种弓弩的制造方法。所谓“防火防盗防仿造”,这种事怎么“防”得过来?金兵最终还是搞了大批山寨版出来。
“宋代有神臂弓,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这是纪晓岚在他著名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的,说的就是宋方兵士于战败时宁可毁掉此弩也不给敌军抱回去研究的机会。
话说,这个三尺二寸长的神臂弓,也就是神臂弩,还叫“霸王弓”(别想歪了),到底是何方神器,能让金兵那样心虚,想方设法地仿制呢?
关于它的威力,史载,“神臂弓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箭”。想象不出?平时咱们形容一个人脑残,常说他是“榆木脑袋”,而这弩离那么远的距离,还可射进榆木里一半,就是说在三四百米的射程上,此弩仍有着秒杀其他弓箭类武器的压倒性优势。本宫……本弓有三个同类兵器中“傲视群雄”的特点:射程远;命中率高;可同时发射几支到几十支箭。
等等,说了半天弩,弩的话,难道不是汉末诸葛亮那“诸葛连弩”发明后才开始人气飙升哒?
当然不是,弩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弩为黄帝所造,常设机括,最开始是猎人用来猎杀大型动物时的工具。嗯,非光头强吓唬狗熊岭动物们的那杆麻醉枪可比。
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弩发展成了一种常见的兵器,装上弩机的弩可瞬间魔力大涨。《孙子兵法》中,便已将弩和甲盾等其他重型武器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了。等到了战国,弩更是广泛被运用于军事活动中。据载,战国时魏国选拔武卒,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够力挽“十二石弩”(战国时一石约等于120斤),不是爱吃菠菜的大力水手,还真不敢随便应聘啊!
经过历代对弩的改造,后来的弩越来越完善,宋元之际臻于顶点后又在火器盛行的明代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的航母鱼雷早已消匿了历史灰烟里弩的身影,而关于弩的传说却仍在“江湖”上被人述说。
春秋末,有一个擅长用弩的人叫陈音,他给卧薪尝胆的那位越王勾践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弩产生的感人故事。
他说,弩是由弓产生的,弓呢?是由弹弓发展来的。而弹弓,是远古时的一个孝子创造出来的。那时有一个人,因不忍看到死去父母的遗体被鸟兽残食,就做了一把弹弓,日夜守护着父母的遗体。
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编成歌谣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害。”之后,神农黄帝把木棍弯曲制成弓,把树枝削尖作成箭,凭弓矢之利,威行天下。黄帝之后,楚国有个孤儿叫弧父,他每天只能用弓箭狩猎来填饱肚子,却慢慢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技。弧父生前把一身的射艺传给了羿,羿又传艺给了逢蒙,逢蒙则传给了楚国琴氏。琴氏后来改进了弓,在弓干上加了木臂,设了机枢,从而制成更加炫酷的远射武器——弩。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首《江城子》词正是创作于神宗熙宁八年,传言中神臂弩开始出现于北宋的年代。不知当时东坡所想,可是这四海八荒第一神器神臂弩?
可惜,由于元朝忌惮这个秘密武器的威力,就禁止它传播,到了明朝已然失传!否则还会发挥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