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大数跨境
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商家而言,任何入局都有风险,拼多多模式真的能在竞争激烈的北美市场割开口子吗?现在的数据是资本的力量吹出的泡沫,还是真有掀起“平台革命”的硬实力?
成立第七年,拼多多“拼”出海外
2015年,刚“呱呱坠地”,前辈京东、淘宝就已经或即将步入青年时期,这注定了想要突破行业壁垒必须要走出一条特殊崛起路,实现弯道超车。
在电商领域,是极懂社交运营和营销的,依靠“病毒式”裂变、洗脑式营销、极低价格三板斧,迅速完成原始积累,2017年用户就超1亿。2020年开拓的“多多买菜”业务,是黄峥初入时的“老套路”,但也笼络住了大批下沉用户。
的起家之路看似剑走偏锋、角度刁钻,但是任谁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运营模式对人性的精准“拿捏”,2021年营收实现900多亿新高度,确有奇效。
7年积累近9亿用户,从上线到上市也只用了3年,模式在国内如此成功,也难怪Temu有逐鹿北美红海市场的雄心。而Temu在北美的运营策略,更像是含蓄版的,套路被隐藏但并没有消失。
在流量获取上,Temu延续了裂变模式,由明晃晃的“砍一刀”转为悄悄进行的返现活动。在美国Reddit论坛中,就有大量以“Join Temu and Earn $5 instantly”为主题的帖子。用户通过邮箱接收邀请码,注册后即可获得现金红利。
美国Reddit论坛
同样,Temu也选择了以“令人发指”的超低价来打开市场。我们在Temu首页上,很少能找到超过10美元的商品,大多数集中在0-3.99美元。为了揽客,用户注册Temu即可获得3大优惠:包邮、打七折、90天免费退。截至成文时期,Temu正式开始售卖两个多月,销量前三名分别是耳机仓、拖鞋、手套,销量均超五万件,单品均价不超4美元。
低价又包邮,多数消费者甚至对Temu真实性存疑,真“薅到羊毛”后才在评论区写下激动的留言。低价确实是撬动市场的有效策略,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后期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带来用户的流失与获客难度的增加。另一方面,拼多多在北美无疑将受到更多限制,很多裂变玩法并不被允许。
平台介绍中让用户抓住红利期
如果仅靠前期积累的成功玩法就去开拓北美市场,总归会略显单薄。不过对于来说,还有两个利好消息——原来的美版Wish财务连续低迷,市场出现空白,大批流量待收割;经济下行,经济实惠才是硬道理,看我国近期人气的逆转就可知。
这次,可能是卖家“被砍一刀”
商品远赴海外,仓储、物流、人工都需要成本,Temu如何把价格压得如此低?还有得赚吗?谁将为拼多多的低价策略买单?
想要梳理顺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明白一个道理,互联网公司运营前期都是在烧钱。何以能在刚成立时走补贴路线,还能大范围打广告?这背后是资本在“燃烧”,起量之路上站着高榕、红杉、腾讯等一众投资界大佬。
《2021年中国电商行业拼多多商业模式与业务布局分析报告》
有经验又有钱,Temu的出海之路自然走的更加“张扬”,早在组建团队阶段就有高价挖人的小道消息。今年8月,Temu即将上线前也提早放出风声,试探市场态度。
百度股市通
不知是否是投资者看好出海动作,8月中下旬股价一改颓势,二季度36%的营收增长又给予投资者强心剂,股价于9月初达到小高峰。也难怪想要以低价迅速起量,有数据、价值,才能吸引更多资本。
能走超低价路线的第二点,源于入驻商家付出的代价和成本。
想要入驻的商家需提供报价,有商家反映称报价甚至要比批发价还低。Temu会根据报价、样品等信息进行选品,最终确定后,平台再核算成本定价。如果通过筛选,商家就可以生产产品备货了。卖家无需负责货物仓储,直接发送到Temu广州仓即可,后续的具体管理、物流将由Temu负责。售卖后,Temu再与商家结算并制定下一步动作。这种模式,卖家就像是Temu的供货商,真正的平台定价权在Temu手上。便利的是后续的运营、仓储、物流、售后,都可以交给平台负责,商家的任务仅是保证货物数量、质量。
Temu其实走的是类Shein模式,不同的是,一个是品牌的自有商城,一个是电商平台。Shein的成功也有时机的重要性,当年营销费用远低于现在,获客成本也没那么高,Shein得以迅速凭时尚、低价、高频次上新策略占领北美年轻人市场。当时的Shein并没有体量大,所谓树大招风,的背景必将引来更多关注与非议。
整体来说,这次手段强硬,势必要快速抢占流量、立住根基。不过这背后的代价是商家咬牙压价让利,以超低价格供货。
Temu平台拖鞋价格
Amazon平台拖鞋价格
当然,新手期总归会有福利,拼多多为了吸引跨境商家入驻,也推出了“2022多多出海扶持计划”,为出海企业提供一体化出海解决方案、专场培训、全方位基础设施,出海制造企业还可以0保证金、0佣金入驻。
虽然是风口,却也有不少的门槛与挑战,就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并不适合所有跨境商家,更适合有经验、有自己生产线的厂家。
三巨头均已出海,未来待续
时至今日,我国电商三巨头均已走出国门,开拓新版图。
阿里出海业务入场早、品类全,既有对标国内1688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又有海外版淘宝速卖通,还有区域性平台Lazada、Trendyol、Daraz。2022年4-6月,阿里国内收入同比下降1%,国际收入同比增长2%,成绩并不亮眼,增速放缓或是阿里未来一段时间常态。
京东在国内主打商品价值、物流服务,国际业务版块摇摆多年,终于将落脚点定在了B2B业务上。京东全球贸今年6月份才开放,主攻东南亚、美国区域。这次,京东选择在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上发力,商家仅需将商品发至京东的国内仓,京东将完成剩下的所有环节。
主打廉价、性价比,怎么看都更适合出海东南亚,但是偏偏选择了北美。多家平台曾在这里铩羽而归,再加上当地还有电商巨头亚马逊,也难怪质疑声不断。
但是这样的选择并非无迹可寻。黄峥团队早年在美做过跨境生意,一度冲到国内垂直类目第一,不缺出海经验。对于在美上市的来说,选择美国市场除了战略考量外,或许也有种天然的“归属感”。
换个角度讲,似乎最不怕这种质疑与挑战,最爱的就是在红海市场里挖掘大厂未涉足的“盲点”,比如深耕下沉市场、将销售与娱乐和社交相结合。其初次面市就笼罩在两大巨头的“阴影”下,市场的嘲讽、看衰也经历了许多,以不怕争议的、流量为王的姿态迎来如今国民的真香时刻。
此外,也有消息称,Temu已悄悄上线非洲,布局这片待开发电商市场。但现今不确定因素增多,具体实力如何还有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