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他们可以说是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一批人物,他们当中每一个都各有所长亦或是全面精通,唐宋八大家当中,宋朝共占了六位,这六位里最令人敬佩的绝对是欧阳修。
欧阳修或许并无苏轼王安石有名,很多人所熟知的只是他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一首《醉翁亭记》,其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乃是千古流传的佳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欧阳修的辈分以及成就是真的高,唐宋八大家里面宋朝六大家除了他以外还有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苏轼,苏辙,曾巩这三个人是欧阳修一手提拔的,而王安石跟苏洵也曾受到欧阳修的引荐。这五个人,全是他的门生,如此德高望重,欧阳修绝不止写了一篇《醉翁亭记》那么简单。
我们先说欧阳修在文学方面比较重大的一些成就,首先,欧阳修继承并且发展了昔日韩愈的古文理论,并且将这些理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汇到自己的散文里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可以看见这些古文理论的影子。如此下来,欧阳修就形成了当时独特的文风,这种文风一方面典雅清秀,一方面平易自然,一方面简洁流畅,对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因为当时宋朝浮夸风盛行,这种社会风气进而也影响到了许多文人的文风,于是当时很多文人写作都是善用辞藻,却华而不实,作品空洞,没有凝聚力,语言虽美,却给读者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但在欧阳修提倡古文运动并以身作则以来,北宋文风改变了很多,欧阳修当时身为翰林学士,担任科举主考官,他直接严格规定所有考生必须用朴实的古文体作答,否则一概不录取。
科举可是大事,无数士人寒窗苦读数十年,就是为了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所以可以说科举考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有些类似于现如今的高考。在欧阳修采取这一规定后,北宋文坛轰动无比,不少人都开始反思自己先前所作,而那一年,苏轼恰巧也参加了科举,并以自己朴实文风赢得了欧阳修的赏识,得以成为探花,一朝闻名天下知,苏轼也在之后成为欧阳修得意门生,双方交往甚多。不止是文风,欧阳修还顺便对诗风以及词风进行了一些革新,苏轼的不少词里面都可以看出欧阳修革新后的影子。
在史学方面,欧阳修也有超出常人的成就,古代有二十四史,也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正史,这二十四本史书其中之一的《新唐书》正是由欧阳修负责主编的,此外,欧阳修还独自撰写了《新五代史》,二十四史中有两本跟其有着紧密联系,这样的史学成就,比起太史公司马迁也是不遑多让。
再说欧阳修在仕途上的成就,欧阳修不仅文学造诣高,做官做的也很大,从欧阳修高中进士以来,他的仕途几乎是一帆风顺,曾担任过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唐太宗后为宰相,宋朝时为副宰相)。
常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欧阳修在各方面的成就却似乎打破了这句话的后半句,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做官从政,还是写诗赋文,欧阳修每一项的成就都令人啧啧称奇,所以他在宋朝六大家中位列第一,绝非夸夸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