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古代帝王的上位是极其残忍的,相亲的兄弟到头来都是自己上位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古代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
假如一众兄弟之间平庸者居多,那么他的登基倒是还轻松一些,可万一兄弟们都不是些省油的灯,那么就比较有挑战性了。比如今儿个要说到的这位大唐的“准太子”和他二弟后来的皇帝之间的事儿。
李建成为唐高祖李渊长子,李世民为次子,李世民名字为“济世安民”之意,而建成二字也有很好的寓意。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的传统,那么李建成作为长子,他应该是更加具有继位的先机,再加上李建成并不是无能之辈,所以他上位本来应当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但却遇到了李世民这位强劲的对手,所以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在我们印象中可能对于秦王李世民的印象都停留在能征善战上,有人说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人家戎马一生打下来的,就连李世民死后在昭陵中的浮雕都是曾经陪他征战的马匹,那么既然李世民已经这么出众了,那么自然大哥李建成的光环就被掩盖了。
但如果按照这样说的话,李建成能够在恶劣的政治斗争中活下来,那么他自然是有点儿能力的。或许是因为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太过强大,别人才会把他当成背景板吧。
在这样的压力下,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帝位受到了威胁,毕竟卧榻之侧,怎能容许他人酣睡?皇帝这个高位可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李建成本来就有先决条件,自然是志在必得,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存在对他有了压迫,那么他可能会选择“兄友弟恭”这样一直下去吧。
我们应该能知道古代的套路,让人死很简单,但让人干干净净地死,确实有点困难。于是李建成准备了一场所谓的“鸿门宴”,准备让李世民就此死掉。李建成这边已经打定主意,李世民不可能傻到没有感觉。在收到邀请后,秦王的一群谋士便开始集中起来为他出谋划策,但是权衡利弊以后,李世民还是决定赴约。
为什么呢?因为毕竟两人是亲兄弟,若是哥哥邀约弟弟不去,落在别人眼里难免又是话柄,身为想竞争继承人的他,自然不会错过这种树立形象的机会,所以不得不去。
那么到了宴会地点,两人肯定是客气了一番,一边儿吃,一边儿刻意试探。终于重头戏来了,毒酒上来了,那你说李世民是喝还是不喝?
结果是肯定的。如果他不喝,那么太子就直接有机会告状,那么他免不了一顿责罚,但是不喝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你想,坑都给你挖好了,你不跳也得跳。所以喝吧,只能喝了,于是李世民便喝下了那个自己明明知道不能喝的酒。
那么接下来说说为什么李世民喝了顿酒之后没死?我认为应该是这几种情况。
第一个,太子建成太过于软弱和犹豫不决,不然他也不会放任自己的弟弟成长这么多年,如果碰到那些心狠的,估计早就暗地里让弟弟死好多回了。所以我觉得是他心软,根本就没下毒,说的那个毒酒不过是为了造成恐慌,达到敲山震虎的目的罢了,所以太过仁慈和犹豫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那么第二个可能就是下毒的剂量太少,不足以让人致命,李世民喝完毒酒回到府中后,根据记载应该是吐血,并未造成其他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推测这也可能是李世民可以大难不死的原因了。
接着来看第三个,既然前面都说到李世民曾经接受过谋士的意见,那么他肯定知道太子要对他下手了,所以在出发前他有可能已经服用了解毒丸之类的药物,来缓和药效,再加上秦王府中本来就有郎中,那么肯定会为其尽力解毒,所以我推测这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所以从这些能看出来,李世民除了本身有谋略,他的命数也是不错的,或许真是别人没有这个命当皇帝吧,毕竟当初起名时的“济世安民”可谓是意义颇深,所以李世民恐怕是生来就注定了有这样的命格。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在他身上可谓是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想想中毒后只是吐血数升,然后便借机收拾了一众兄弟,又无奈逼迫自己父亲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自己也成了后人口中的明君,真可谓是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