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代帝陵的形制是怎样的?这种形制是怎么来的?

唐代帝陵的形制是怎样的?这种形制是怎么来的?

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当前的考古发掘来看,唐代的帝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堆土为陵,一种是因山为陵。堆土为陵就是在平原上修建陵墓,上面的土堆一般成覆斗型,地宫深入地下,这种修陵的方式在历史上很流行,秦汉时期的陵墓大多都是堆土为陵的。因山为陵则是把凸起的山峰做为陵台封土,一般会在南面山腰上开凿地宫,修建陵墓。那么为什么在唐朝会出现两种不同形式的陵墓?这就得从唐太宗李世民说起了。

堆土为陵的唐献陵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驾崩,遗制陵园制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②。秦汉时期比较流行堆土为陵,唐高祖生对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比较推崇,而长陵就是堆土为陵的。因此,在给李渊修建陵墓时,太宗下诏“山陵依汉长陵故事”。当时大臣虞世南曾建议效汉霸陵故事,因山为陵,太宗未予采纳③。

建造的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

堆土为陵这种建造方式,工程量浩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经年累月才能建成,著名的秦始皇陵就最多时动用了80万人力,耗时39年才建成。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危,临终遗言“以山为陵,不起坟茔”,要求薄葬 。太宗遵循长孙皇后的遗言,在长孙皇后驾崩后,将长孙皇后的灵柩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里,并将陵墓命名为昭陵。后续太宗也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与长孙皇后一起长眠于此,后续随即也开始昭陵的大规模营建工程。

因山为陵这种营建方法,利用了自然山岳的形势,巍峨雄伟,能够更好的体现帝陵的宏大气派,并且还可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大陵墓盗掘的难度。故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

关中唐十八陵分布图

后来关中唐十八陵里的乾陵、定陵、桥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丰陵、景陵、光陵、章陵、贞陵、简陵都模仿昭陵,采用了因山为陵的形制。只有庄陵、端陵和靖陵,仿效高祖李渊的献陵,采用了堆土为陵的形制。

北宋人游师雄曾在《题唐太宗昭陵图》中对昭陵如此评价过,说:“自古帝王山陵奢侈厚葬莫若秦皇汉武,徒役至六十万,天下赋税三分之一奉陵寝,骊山陵才高五十丈,茂陵十四丈而已,固不若唐代之因山也。昭陵之因九嵕,乾陵之因梁山,泰陵之因金粟,皆中峰特起,上摩烟霄,冈阜环抱,有龙蟠凤翥之状。民力省而形势雄,何秦汉之足道哉。”

参考文献

《全唐文》卷三《遗诰》。

《唐会要》卷二《陵议》。

(宋)宋敏求:《长安志》卷一六至二○。

《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昭陵,孙皇后,唐太宗,唐代,山为陵,唐高祖,秦汉,陵墓,形制,消息资讯,李渊,堆土,昭陵,长孙皇后,陵墓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昭陵,孙皇后,唐太宗,唐代,山为陵,唐高祖,秦汉,陵墓,形制,消息资讯,李渊,堆土,昭陵,长孙皇后,陵墓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昭陵,孙皇后,唐太宗,唐代,山为陵,唐高祖,秦汉,陵墓,形制,消息资讯,李渊,堆土,昭陵,长孙皇后,陵墓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