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当时李建成的身边并没有多少称得上“厉害”的角色,反倒是李世民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网罗了为数不少的人才。
能打天下的将才、帅才,李世民手上多的是,李建成手上没几个。
能治理国家的能臣,李世民手上仍然多的是,李建成手上仍然还是没几个。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倘若只论李建成和李世民双方在长安的实力的话,李世民确确实实不如李建成。
李建成自己手里有两千长林兵,又有三百幽州突骑,再加上李元吉手上的七八百私兵,单单建成、元吉二人之兵力就已经多达三千之数。
可是李世民手上除了几个能打的将领之外,手头却只有八百私兵,真要和李建成硬拼的话,李世民几乎不可能是李建成的对手。
既然不能硬拼,为什么还要硬拼?当然得耍耍计谋才行,所谓“上兵伐谋”即如是也。
为什么说李建成身边的人才不如李世民呢?这得说说李建成的工作性质。
李渊自晋阳起兵称帝之后,李建成便被册立为皇太子,然后几乎一直跟在李渊的身边,帮助李渊处理一些事务。
所以,李建成很少带兵打仗。
也正因为李建成很少带兵打仗,让他在和李世民的竞争中处于了一个劣势,当时天下的人才分散处于所谓的“十八路反王”手中,想要将这些人才网罗到自己的手上,那当然还是亲自带兵打仗的李世民更有优势。
打下一座城,可能就能得到良将和能臣。
打败一个反王,那么就差不多能够接收这个反王的势力了。
拿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一个核心人物、成了门神的尉迟敬德来说,他也是在李世民攻打刘武周的时候投降了李世民,然后一生追随李世民。
反倒是待在李渊身边、不用涉险的李建成,因为没有李世民这样的先机,所以他所能够网罗到的人才也就寥寥无几了。
李世民比起李建成来还拥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天策府。
李世民在打败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不仅声望达到了一个高峰,功劳之卓著也达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所以李渊不得不另辟蹊径地弄出一个所谓的“天策上将”来册封李世民,并且允许李世民开天策府。
天策府一开,李世民不仅能够自己设置官属,还能够名正言顺地网罗天下英才入自己门下。
可是身为皇太子的李建成却不能这么干,因为李渊没给他这样的权力,因为在李渊看来也没必要给李建成这样的权力,因为李建成是皇太子,将来要继承李渊的位置,这也就是说李渊的班底将来也会传给李建成。
李渊的这种“区别对待”也就造成了一个怪异的现象,虽然李建成在长安的势力大于李世民,朝堂上支持李建成的人也多于李世民,可是真正属于李建成的人或者说李建成能够直接动用的人却少之又少。
从谋士到武将,李建成统统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手上也缺少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人才,虽然有一个魏征,但是并不算太得李建成的重用,否则魏征也不会在玄武门之变后对李世民说,要是李建成早点听他的话就不会输了。
这就是当时李建成所面临的现状,手上人才不如李世民!
李建成知不知道自己手上缺少人才呢?当然知道,对这一点他可是心知肚明得很,所以他才想着去收买和拉拢李世民的手下。
还是拿尉迟敬德来说,李建成可是用过高官厚禄去收买和拉拢尉迟敬德的,但是尉迟敬德却没有接受他的拉拢,反而将此事告诉给了李世民,并借此进一步逼迫李世民抓紧时间发动政变。
尉迟敬德并不是李世民手下最优秀的人,所以李建成肯定也不会只去拉拢尉迟敬德,但却没有一个成功案例,由此也可见李世民集团有着怎样的凝聚力了。
李建成之所以会输给李世民,除了手上的人才不如李世民之外,实际上还输在他的性格远不如李世民果决。
正如魏征所说,倘若李建成能够早点下手的话,李世民恐怕只能束手待擒,可是他却一直犹犹豫豫。
李元吉也曾几次劝李建成动手,但是李建成每次都因为犹豫不决而放弃。
论果决,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论狠辣,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论个人能力,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论人才储备,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这就是李建成之所以失败,李世民之所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