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是一个偏东南的省份,不过如今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周围的邻居们相比,江西显得有些黯然失色,然而历史上巅峰时期的江西可不是如今这般光景,论综合实力在全国范围内江西都是称的上号的。
在唐开元21年(733年)唐玄宗设置江南西道(今湖北省、安徽省长江以内地区和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前,江西与其他南方省区一样,都被中央视为蛮夷——古代江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无任何优势。之后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情况,直到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西伴随整个长江中下游崛起,最终在两宋开始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省份。
两宋时期的江西不仅有“天下粮仓”的美誉,在茶叶、陶瓷、采矿、冶金、纺织、造纸等工商业以及城市发展等各方面也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以瓷器闻名于世的景德镇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声名鹊起,成为中国瓷器的金字招牌。
除了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江西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走向兴盛。鼎盛时期的江西,各地书院林立(如白鹿洞等江西四大书院),文风昌盛(如著名的临川派),是科举大省、文教重镇。
经历过元代的战争动荡,到明清时期,江西继续保持着经济、文化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自两宋到明清,这一段时期江西的鼎盛发展,主要得归因于江西得天独厚的河网条件。事实上,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江西省内山地丘陵广布,加上封闭的地形,其地理条件实在算不上多有优势。然而受多山地势的影响,加上南方降水丰富,反而使得江西河流广布。众多河流的发展促成了冲积平原的形成,继而带动了江西农业的快速发展,江西人口和城市也在这些河流和平原上逐步发展起来。
最为重要的是,四方畅达的河流给江西带来了发达的水路运输。向北,通过鄱阳湖江西可与长江流域甚至北方中原地区相联系。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更使江西进一步可与华北地区接触。向南,水陆转运后翻越梅关,又可经水路至广州。而南北方向上的这条黄金水道——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也将成为清朝中后期最重要的南北交通线。向东,通过信江——玉山——衢江——钱塘江这条水陆通道,江西可进抵浙江。向西,通过水陆通道亦可进抵湖南。如此看来,江西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四通八达。
在封建社会后期,由于明清的“闭关锁国”,广州成为全国仅有的对外通商口岸,江西所处的大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广州通道因而变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交通线和商道。然而在近代战争、国际形势以及工业技术等一系列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江西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53年至1864年间,湘军与太平天国在江西境内展开了持久的拉锯战。长久的战争使江西遭遇重创,对江西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与此同时,两次鸦片战争的落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帝国主义列强签订屈辱条约,诸多沿海和长江城市被辟为开埠通商口岸。在近代海运和现代交通方式崛起的历史背景下,传统的赣江大庾岭黄金水道地位一落千丈,江西从历史上的交通要地变成了封闭的内陆省份。
在工业革命和新的商业形式的影响下,江西传统的农业型经济难以发展,近代工商业又受到诸多限制,江西于是进入了历史发展衰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