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要不要让明朝百姓剃发?多尔衮也犹豫过,但原因并非仁慈和尊重

要不要让明朝百姓剃发?多尔衮也犹豫过,但原因并非仁慈和尊重

南明史上的今天系列30五月二十四日

辫子是清朝的象征,而“剃发令”也是一个改变中华文明方向的重要政策,很多人都认为清军入关之后一直严酷的执行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在清军刚刚入关之际,对于“剃发令”的颁布和执行,多尔衮还是十分犹豫的。

金钱鼠尾是满族的传统,满族人自然是要留着辫子的,在入关之前那些投降后金及清朝的汉族士民与将领也遵循满族这一传统留着金钱鼠尾,但是这些人相对于满族主体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少数服从多数,遵循满族的习俗也可以理解。

但是,在满清入关之后,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入关后满族成了少数的那一方,而且中原文化向来是正统并且远远高于满族的文化水平,而发式冠服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作为统治者的满族还要不要让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汉族去剃发、遵从满族的文化?

从多尔衮入京(1644年五月初二日)到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二十日,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入京之后的多尔衮颁布命令,命令在为崇祯皇帝守孝三日之后“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尊本朝制度。各官宜痛改故明陋习。”在多尔衮眼中,明朝的发型冠服反而成了陋习,投降清朝的官吏军民们都应该像新朝的君王臣民们那样留着金钱鼠尾。

但是,很明显多尔衮低估了百姓们对于头发的重视程度,也低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力,《孝经·开宗明义》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身体发肤受到损伤即是不孝,而儒家文化强调“百善孝为先”,所以剃发这一行为在当时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而清廷颁发的剃发令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抵制,刚刚安定的北京秩序受到了动荡。

不得不承认多尔衮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意识到“剃发令”颁布得不是时候之后,多尔衮立即进行了调整。五月二十日,颁布了新的命令:“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清世祖实录》)首先掩盖了之前颁布的“剃发令”背后的真实目的,“剃发以别顺逆”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从文化上征服人数占绝对多数的汉族才是“剃发令”的真正目的。然后,又及时的改变了这一效果不佳的命令,从今之后“悉从其便”。

而上述政策也不过只是缓兵之计而已,只持续了一年时间,因为这一年内清军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顺治元年五月到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清军在山西、陕西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被迫放弃陕西向南转移,李自成于五月初四牺牲,大顺政权名存实亡。在击败大顺之后,清军又马不停蹄的南下江南,于五月十五日进入南明首都南京,南明弘光政权垮台。

在这种形势之下,作为唯一胜利者的多尔衮又想起了剃发,此时他觉得可以撕下那伪善的面具了。六月初五日,接到清军占领南京捷报的多尔衮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傥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在多尔衮看来,剩下来的地区传檄可定,统一全国指日可待,强制推行“剃发令”再也不会对清朝统一天下造成影响了,即使有,也只会是螳臂当车罢了。

紧接着,十五日又谕礼部:“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

至此,虚伪面具已经完全撕下,只剩下赤裸裸的征服者姿态。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一为大家熟知的恐怖言语即出自此后的正式官方文件之中,可见满清统治者的有恃无恐。

但是,多尔衮和其他满清统治者还是低估了汉民族捍卫自己文化的决心,就在“剃发令”颁布之后不久,已经归顺的江阴人民为了保住自己的头发发动了起义,随后在嘉定、浙江金华等地又发生了民众自发的抵抗运动。而之后,南明政权虽然一直处于流亡状态,但是在广大汉族民众的支持下一直抵抗了17年之久,而多尔衮再也等不到全国统一的那一天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金钱,文化,清朝,政权,原因,清军入关,百姓,军民,命令,多尔衮,消息资讯,满族,李自成,剃发令,清军,多尔衮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金钱,文化,清朝,政权,原因,清军入关,百姓,军民,命令,多尔衮,消息资讯,满族,李自成,剃发令,清军,多尔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金钱,文化,清朝,政权,原因,清军入关,百姓,军民,命令,多尔衮,消息资讯,满族,李自成,剃发令,清军,多尔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