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势欲来英雄乘,顺而应之自可成。百战长驱入京府,社稷望眼几欲成。
这两句诗出自李者也的《自成》,描写了李自成当时深得民心。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当饱经几十年苦难的老百姓们以为,他们的生活可以随着朝代的更替转变时。
李自成的皇位还没有坐满两个月,便被清军与吴三桂大败。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又巧妙的写出了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号称佣兵百万的他却在10万清军面前惨败,就是由于对战略判断的局限性所导致。最终,李自成的揭竿起义还是同大部分的农民起义一般以失败告终。回想整个历史长河中的朝代更迭,农民起义成功的只占极少数。所以,李自成的失败倒也算意料之内。
据悉,在李自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曾梦到一个黄衣人来到家中,暗指皇帝。于是,黄娃子或是黄来儿就成为了他的小名。其实,这种自欺欺人的手法在历史上早已屡见不鲜,每个成就大事的人总会为自己编造一个传奇的身世。因为,当时大家也正好吃这一套。
李自成出生的时候正赶上明朝末期,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已经摇摇欲坠。在内一方面有朝政上的积弊;另一边连年大旱,百姓温饱成问题。在外清军早已经蠢蠢欲动,随时有可能破关而入。从小家庭贫困的李自成,还学习了一下明太祖朱元璋,选择进入寺庙中混口饭吃。之后,随着父母逐渐去世,长大后李自成还俗离开了寺院。
为了讨生活,李自成前去驿站当起了驿卒,在那个时候,能有份工作已经算不错了。不过,他的运气并不好,拿不出钱的朝廷为了节约开支,先后对驿站进行了改革,到最后甚至取消了驿站。没有了工作的李自成,又因为在家乡犯了事,只好前去投军。
果然,像李自成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不得消停,很快他又杀了上司在军中起事。直到崇祯六年(1633年),李自成率领自己的部下投靠了闯王高迎祥,成为了闯王部下的闯将。并且,这个高迎祥还是李自成的舅父,看来他还有点走后门的意思。没过几年,李自成等来了自己晋升的机会,高迎祥战败被斩,他从闯将变为了新任闯王。
当时的明朝已经不具备处理各路起义军的能力,相反到是越剿越盛。李自成在谋士李岩的建议下提出了“均田免赋”,目的就是为了收拢民心。百姓们还为其编造了民歌“迎闯王,不纳粮”,这下大家都知道了有一个不用他们纳粮的好领导,自然支持李自成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等到他占领陕西省后,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式在西安称帝,国号为大顺。
就在同一年,李自成一路高歌猛进攻破了京城。随着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大明王朝彻底宣布灭亡。虽然刚刚进入京城的时候,李自成就已经规定了不允许部下烧杀抢掠。但好像并不起什么作用,大顺军开始在城内四处掠夺财宝,就连李自成他自己也开始享受皇位带来的荣华富贵。
但好在这时的李自成还没有昏过头,知道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极其重要,多次写信进行拉拢。可对方都不为所动,一怒之下的李自成率兵大败吴三桂。恰恰因为这样,将吴三桂推到了多尔衮那一边。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李自成虽然号称佣兵百万,但面对有精兵十万的多尔衮还是无可奈何。
在京城仅仅待了一个多月的他兵败如山倒,一路逃到了南方。可能李自成也想不到自己前前后后征战了十八年之久,仅仅只换来了几十天的皇位。辛辛苦苦这么多年,终究还是做了清军的“打工人”。
一路败亡的大顺军经过湖北九宫山,亲自率领部下探路的李自成竟被当地农民武装杀害。不过,人们似乎不太愿意相信这个结果,东征西讨十多年的闯王随随便便就被几个农民杀害,好像有点太戏剧性了。所以,此后有关李自成的真正去向也成为了谜团。
有人说在战败后,李自成难以接受大起大落自缢而亡,但可能性并不大;在一本叫做《荒书》的古籍中写到,李自成同一位叫做程九伯的人搏斗,惨遭他人偷袭而亡;甚至还有说法,称闯王在兵败后再次出家为僧躲避追杀或是回到自己老家归隐起来了。总得来说,李自成的失败还是可以预料到的,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就已经注定失败,这一点同样也是其他朝代农民起义军所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