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秦桧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少有被人难以遗忘的人物,毕竟时过境迁,但是他的铸像一直驻足原位,供世世代代人的参观。
只不过人们为其筑铁像不是为了供奉他,而是要让他生生世世跪在抗金英雄岳飞面前,为他当年的无辜谋害行为而赎罪。因此,秦桧等人在岳飞墓前跪了千年,受尽日晒雨淋,遭到每个来参拜岳飞的民众的唾弃和厌恶,成了真正的千古罪人。
当然了秦桧遭到这样的奇耻大辱都是他的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人们恨他卖国求荣,恨他对岳飞的栽赃陷害,更狠他对岳家后人赶尽杀绝。谁是英雄,谁是坏蛋,百姓的心中是雪亮的。岳飞得到平反后可以继续受人爱戴,而秦桧及其他帮凶只能声名狼藉、遗臭万年。
那么秦桧的后人又怎么看待自己祖先的故事呢?对于岳飞墓前的跪着的祖先筑像他们又作何感想呢?
其实早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传闻,秦桧的后辈路过岳飞墓时看到秦桧的跪像,就曾留下自己的感叹,而且还被传诵至今。那么当时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哥哥划清界限,后代不敢提及
据悉,秦桧成了罪臣后很是受人嫌弃,连他的子女和亲属都只能低调的苟活,不愿意再提起秦桧之名。
当时秦桧有个亲哥哥秦梓同样在朝中做官,但是为人很是正直。知道秦桧卖主求荣的事情就劝其收手,可惜秦桧压根不听他的。秦梓一怒之下就和弟弟一刀两断,家搬迁至溧阳,自此不再理会朝政。
秦桧倒台后,秦梓并没有帮自己的弟弟出头。依然过着自己的隐居生活,他的两个儿子也是自小随了父亲的性格,为人刚正不阿、公私分明。也算是和亲叔叔彻底划清了界线。
后来朝廷得知秦桧还有个为人清白的大哥在世时,不但没有株连他,还派人去劝导他出山任官,不要自暴自弃。
百姓听闻后也很是佩服秦梓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决心。很显然,南宋时期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大部分都能公私分明,哪怕是面对秦桧这样的恶人,民众都不会将自己的恨意迁怒于他人。
不过对于秦桧的名字一直都没有被人淡忘。谋害岳飞之事导致唾弃厌恶他的人比比皆是,哪怕是改朝换代了,他的骂名依旧是不绝于耳。而他的后辈更是只能隐姓埋名的活着,压根不敢提起祖上这位“名人”。
后辈高中状元,巧妙应答乾隆
其实到了后世,虽然纷繁的战乱不断,秦氏后人几经搬迁,但是倒也没走远,一直都在安徽、江苏一带谪居。
他们中虽然人才辈出,但很多人都没有选择从政。一来是不希望自己因为身份关系站在风口浪尖上,二来也不愿意听到外人关于秦桧的评头论足。虽然他们心知肚明自己祖辈中出了这么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奸臣,但是所有人都对此讳莫如深,跟外人绝对闭口不谈。
时间一直到了清乾隆年间,秦氏后人中出现一个叫做秦大士的后辈,他自小天资聪颖、发奋读书,23岁中了举人,到了38岁居然还能一举夺魁,高中了状元郎,这可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乡亲们,甚至连乾隆帝都知晓了他的背景。
不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秦大士不算是秦桧的后代,而是其哥哥秦梓的第三十几代的孙辈了。虽说与秦桧还不是直系的血清关系,可奈何他的姓氏与那臭名昭著的秦桧同一支系所出,自然就难免被大家说道说道了。
对于自己的家事,秦大士自然是不愿意多谈的。可架不住现在是他当红的时候啊,就难免要把这些陈谷子、烂芝麻的事被人翻出来。况且第一个当面和他求证的还是乾隆,这还不是能轻易翻脸主啊。
秦大士赴京参加御前殿试时,乾隆就很看得上这位年轻人的才气和能力。一般来说进士前三名都会进入翰林院体制,这秦大士论学问、论品性能担待的上。
可惜听闻他姓秦,又是和宋朝的秦桧息息相关。乾隆心中总有一丝的犯嘀咕,毕竟想委以他重用却又害怕他和自己祖先一样重蹈覆辙,到时候可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乾隆也不想错过人才,是骡子是马试试他便知。于是明知故问的问道秦大士“你家祖先是谁?”
秦大士一听这不摆明试探自己嘛,但是他到说出了秦桧那就是让自己难堪,如是不说有显得自己不老实。秦大士脑子一转,答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既没有否定自己的背景,也能避重就轻谈及秦桧。
乾隆一听就明白了秦大士想表达的意思,并没有连续的追问下去。想必他还是很看得上这位头脑灵活的秦氏后人的吧。最后秦大士还是留在京城工作,负责教皇子读书写字。他还是靠着自己本领获得金饭碗,不必因为秦桧的关系而心存顾虑了。
岳飞墓前作诗,留下千古名句
不过即便乾隆可以放过他,不代表其他人会不谈及秦桧。一次秦大士和他人一起外出郊游,路过杭州时,同行的友人故意带他去参观了岳飞墓。看到岳飞墓前秦桧的跪像想必秦大士也无地自容,但是好友相聚他也不好说什么。
可是友人们非但如此,还在原地徘徊驻足好久,最后尽管在这里吟诗作对起来了。终了,他们还搞起了现场作诗接龙的游戏。
轮到秦大士的时候,友人们都暗自在心里发笑,明知道他和这里有着特殊的渊源,似乎还在诚心看他的笑话。
但是秦大士毕竟是状元出身,他沉思片刻,吟出一句千古绝唱:“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一句话既自嘲自己是秦氏的后人,又点名了自己立场,不会和秦桧同流合污,也不会为他开脱罪行。把自己从尴尬的局面给拉了回来,倒是搞得其他几位想看他笑话的好友心存愧疚了。
最后秦大士的这段故事也沦为佳话,包括这两句诗也被流传下来,在后世中也传诵了百年之久。不得不感叹秦大士还是相当有文采的一个人。
小结:
总而言之,对于秦桧相信秦大士一定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毕竟是自己先人,这是基于一个做晚辈的基本尊敬。恨是因为他做了民族败类,不但被人唾弃百年,还连累了整个秦姓都蒙羞。
对于自己的出身,秦大士的尴尬我们能感觉到。作为一个晚辈,他祖上的不光彩事迹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他了。可是出生在什么家庭,有什么样的先人不是他能选择的。但是好在他立场坚定,公私分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人。
同时,他不排斥其他人对秦桧的谩骂,也从不为他祖上辩驳什么。甚至他还可以表示自己很羞愧于当了秦桧的后人。
但是他也希望大家不要带着有色眼光去看待他,多给他一点宽容和仁慈,而不是揪着他的祖先是谁的问题不放。他和秦桧既不是同属一个年代,也和他并无交集。本就不该秦桧犯下罪孽为其赎罪。
相信在他从小教育中也会听到长辈们提及秦桧。这位祖上的“名人”仿佛是一面最好的镜子,看到一个错误人生是什么样子。从秦桧的哥哥开始秦桧就已经是反面教材,让所有的族人都以此为耻,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秦桧成了后人们最清醒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