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悲惨的人很多,有些人为了能够活下去而奔波,而有的人则因为不能实现理想而郁郁不得志,对于那些历史名人来说,他们的悲惨除了命运以外,还有他的死亡方式,比如商鞅被车裂,李斯被腰斩,袁崇焕被凌迟,韩信被诛三族,但是这些人跟方孝孺比起来都不算惨,方孝孺原本生在一个官宦人家,可是父亲方克勤因为“空印案”被朱元璋诛杀,而自己则因尽忠于建文帝不肯投降朱棣而被朱棣凌迟并且被诛十族。
父亲因空印案被朱元璋冤杀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官员,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方克勤为官清廉,为政有方,颇得百姓爱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方孝孺的一生将生活在一个幸福、殷实的官绅家庭,将来说不定也会跟随父亲的步伐成为帝国的一名官员。
方克勤
但是一场飞来横祸打破了这一切,改变了方孝孺的生活。
明朝开国之后,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派官员进京与户部核对账目,地方上和户部的数据要完全一致才能结算,否则要重新造册并盖上地方大印。由于账目数字繁多,差错难免,所以更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返回各地盖印显然不现实,因为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帝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跑一个来回恐怕得大半年,所以为了方便地方官员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一些空白账册上先盖上大印,随身携带以防账本出现差错。
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但是作为帝国最高领导的朱元璋却不知情。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得知了这一公开的秘密,他认为地方官员可能利用这些空白纸张谋取私利、为非作歹,他更加气愤的是帝国的官员们竟然串通一气一起瞒着他,作为一个权欲狂朱元璋绝对容忍不了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以儆效尤,朱元璋决定将全国各地所有的掌印官员全部杀掉,不管这个官员是贪腐、民愤极大,还是清廉、受人爱戴。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虽然是个清官,且受百姓爱戴,但是他是掌印官员,所以也逃不了这一劫,方克勤在这次运动中被杀了。
方孝孺因不肯投降朱棣被诛十族
朱元璋死后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够坐稳皇位,他给建文帝留下了一些能臣,当然主要是文臣,武将都被他杀光了,这些文臣中朱元璋最为看重的是方孝孺。
方孝孺自幼十分机敏,聪明好学,成年之后师从明初大文学家宋濂,成了宋濂的得意门生。虽然杀了方孝孺的父亲,但是朱元璋对于方孝孺依然寄予厚望,他时常对太子朱标说:“你以后一定要重用此人。”在太子去世之后,朱元璋对皇太孙朱允炆说:“我给你留下了一个人才,他将来一定会忠于你,必定会辅佐你将国家治理好。”
方孝孺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重用他,到了朱允炆继位之后,立即任命他为翰林侍讲,之后又将其升为侍讲学士,国家大事都会向其咨询。
在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方孝孺辅佐建文帝平乱,并亲自草拟了檄文,言辞犀利,让燕王朱棣坐立难安。而且方孝孺还多次参与重大的军事决策,深知燕王奸诈的方孝孺多次建议建文帝拒绝燕王的求和请求,而且还设计利用燕王世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之间的矛盾,企图分化他们兄弟俩,当然最终没有奏效。不管如何,方孝孺为了平定燕王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当朱棣的大军攻破南京城时,建文帝不知所踪,方孝孺被俘。当时朱棣的军师道衍和尚建议朱棣一定不能杀害方孝孺,因为方孝孺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太高了,一旦诛杀他恐怕会失去天下读书人的心。
因为方孝孺在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相当高,所以得位不正的朱棣希望方孝孺能够为他草拟即位诏书,为此朱棣亲自召见方孝孺。但是方孝孺根本不领情,而且当面指责朱棣篡位。
朱棣无言以对,他知道无论如何他是辩论不过眼前的这个人的,无奈之下只得以武力相逼,但是这正是方孝孺所求的,方孝孺说:“就算你灭我九族又如何?我是不会给你起草诏书的。”
朱棣恼羞成怒,他将道衍的忠告抛诸脑后,他不仅要杀了方孝孺,要灭他九族,而且这还不够,因为方孝孺并不畏惧“诛九族”,所以朱棣决定诛杀方孝孺的“十族”,可是我们都知道“九族”,从来没有听说过“十族”。
这个时候朱棣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将方孝孺的师生和朋友作为一族和其他九族合并,并称十族,因此,受方孝孺牵连被杀的人数众多,方孝孺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方孝孺一生忠于建文帝,努力为建文帝出谋划策,但是他终究不是张良刘伯温,没有能够为建文帝平定叛乱,但是他面对篡位成功的朱棣的威逼利诱选择不妥协,为建文帝尽忠,可敬可佩。
太上皇活得有多累?你知道吗?
Papi酱怎么会和他走到一起?
夏王朝的后裔:匈奴真的是夏的后裔吗?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2
安史之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