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都希望子女以后能过的好,但对于父母而言如果没有摆好自己位置,调节好子女之间的关系,往往会致使悲剧发生。现在一些豪门贵族的子弟因财产分配不均,而大打出手,事例比比皆是,古代也不例外,最为人所熟知便是皇子为争夺皇位的夺嫡之战,那结局一般来说都是惨不忍睹,而作为他们的父亲(皇帝)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就如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一样不忍心“伤害”自己孩子,却不知道这是对他们更大的伤害。
李渊出生名门贵族,受到祖先的庇荫,年仅七岁就担任袭封唐国公,《新唐书·高祖本纪》就有记载:周闵帝受魏禅,虎已卒,乃追录其功,封唐国公,谥曰襄。襄公生昺(李渊的父亲),袭封唐公,隋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卒,谥曰仁。李渊是一个有能力,情商极高的人,因此为隋文帝杨坚所看重。
后来李渊就任荥阳,楼烦两地太守,先后多次击败敌人,为隋朝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因此做了太原太守,而在此期间李渊可没有白白浪费,而是广结天下好友并且巩固太原,暗地里招兵买马,伺机而动,而太原也是李渊发源之地。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纷揭竿而起,李渊见无法阻止反隋大势,也大举反旗,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敌,仅仅六个月就占据隋朝都城(长安),之后建立唐朝,立李建成(李渊长子)为太子。李渊随后又陆续将其他起义军打败,一统天下,而在此期间,秦王李世民(李渊次子)战功卓越,倍受诸多大臣认可,可皇帝的位子只有一个,李建成的地位也因此受到冲击,自此两人从昔日的好兄弟变成现在的死敌。最后李世民棋高一着,趁李建成大意一时,毅然决然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杀死。控制长安内外,并让李渊退位,自己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
虽然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为了皇位,而杀害李建成的政变,但是身为他们的父亲应担负相应的责任。毕竟李渊不可能不知道这两个儿子有因继承人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可是李渊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究其原因有两点。
一、重视感情而忽视自己的身份
在已经立李建成为太子之后,面对日渐强势的李世民,李渊没有剥夺李世民的兵权,只是口头上说什么两兄弟要好好相处,没有约束力。李渊是以父亲的身份来对待子女,不忍子女互相残杀。可是如今身份不同了,在走向皇位的路上往往是充满着血与火,谁不想做皇帝呢?李渊如此做只是如同默认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会使李世民以为可以和他大哥争一争皇位?结果可想而知李渊白发人送黑发人,甚至自己也没有落得一个好下场。
二、立场不坚定,优柔寡断
李渊即想遵循祖训立长不利幼却又不忍心打压李世民。李渊对更换太子是有阴影的,怕重蹈隋朝覆辙,毕竟隋朝的结局可是历历在目,正是因为隋文帝杨坚废除太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朝政不稳,最终导致隋朝灭亡。况且自古以来就立长不利幼,不能违反祖训,又因为太子李建成没有什么过错,让李建成继承皇位没有任何问题。可如何对待李世民呢?李渊确实是无法忍下心对李世民下手,毕竟他也是自己的孩子,甚至李渊还想把天下分给李世民一半,让李世民和李建成不要再为此争夺,可到头来还是无法解决这个明知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观李渊一生,我们不难看出李渊是一个比较好的父亲,如果李渊没有当皇帝,李世民应给和李建成应该会很要好,也许他们结局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