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太平公主挡了李隆基的道,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因为被武则天认为“类我”,所以给了她一定的权力,后来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的时候又站在了李唐皇室这一边,她也因此得以保全自己并且更进一步。
唐中宗李显在位时期,韦后专权跋扈,太平公主可以说是唯一一个能够有一定的实力去对抗韦后的人。
所以,李隆基在韦后毒死李显之后,打算发动“唐隆政变”夺权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和太平公主合作。
太平公主权衡利弊之后,也认为韦后没有武则天的能力,更不可能长久,所以再一次选择了站到李唐皇室这一边,配合着李隆基发动了政变。
只不过,让李隆基没有想到的是他虽然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让父亲李旦得以重登皇位,但是李旦当上皇帝之后信任太平公主却远甚于信任他,这也就意味着李旦给太平公主的权力更大。
太平公主被武则天认为“类我”这一点可一点没有错,她也有着和武则天一样的权力欲,所以仗着李旦的宠信,她自然是不断地打压异己,并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
太平公主在朝中势力有多大呢?
当时朝廷的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她的人,听命于她,并且她在军中也安插了人,还有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巴结她,从这也能看出她究竟有多得势了。
李隆基见了太平公主,也得乖乖低头,和她说话也不敢大口喘气,更不敢和她作对,生怕招来她的忌恨。
李旦时期的唐朝,几乎可以说是处于太平公主的操控之下,没有人敢忤逆她的意思,倘若没有李隆基的话,让她继续发展下去,也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李隆基虽然小心翼翼,可是仍然被她视为眼中钉,因为他所表现出来的一面,让她看到了他的不简单,将来如果是李隆基即位当皇帝的话,太平公主别说继续掌权了,恐怕下场也会很凄惨。
所以,太平公主就想着除掉李隆基,不让他有继位当皇帝的机会,然后再扶持一个她能控制得住的人当李旦的接班人。
李隆基对太平公主这个姑姑也很忌惮,宋璟、姚崇二人曾经建议李旦将太平公主迁出长安,让她到洛阳待着去,别威胁也别妨碍李隆基,结果李旦只是将太平公主送去了蒲州。
太平公主被“赶”出长安了,这笔帐她当然算在了李隆基的头上,所以一直在想办法给李隆基一点教训,吓得李隆基赶紧和宋、姚二人撇清关系,上奏折痛骂了宋、姚一顿,过了几个月又赶紧请求李旦让太平公主回京,试图以此削除她对自己的敌意。
但是,太平公主原谅他了吗?显然没有,不仅没有原谅他,而且还更坚定了除掉他的决心。
先天二年,太平公主纠集了自己手下的一帮人,筹划如何废黜李隆基,她不仅要废了他,还要让常元楷、李慈二人率领手上所控制的羽林军攻入李隆基所在的武德殿,直接杀了李隆基,让他彻彻底底地消失。
如果太平公主的这个计划得逞的话,唐朝历史的走向必将又是一变。
只可惜的是太平公主这一次的敌人——李隆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不是一个甘愿任人宰割的人,她想杀他?他可不会束手待擒,他不仅不会束手待擒,还会反攻!
太平公主已经在计划杀李隆基了,李隆基再不反攻的话,岂不就成了别人砧板上的鱼肉了?
李隆基因为对太平公主的忌惮,所以一直暗中让人留意她的动向,也在她的身边安插了眼线,所以太平公主做出了谋害李隆基的计划之后,李隆基很快就收到了消息。
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太平公主还没有反应过来,对他也没有做出足够的防备之前,直接对她动手。
李隆基当了这么久的太子,又当了快两年的皇帝了,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势力和心腹,所以他也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商量对付太平公主的计策。
最后,李隆基直接让人冲到虔化门宰了常元楷和李慈,又将岑羲、萧至忠当朝斩杀,一时之间震住了所有人。
太平公主听说李隆基已经或杀或控制住了自己的人之后,也吓住了,二话不说,直接逃入南山躲了起来,三天不敢出山,后被李隆基赐死于家中。
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不仅铲除了太平公主这个威胁,还将李旦这个太上皇给挤下去了,将皇权拿到了自己的手上。
此后,他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只可惜,他也忘了之前的教训,自高宗至玄宗发动“先天政变”之前,李唐江山可以说一直为女人所乱,他最后终究也因为宠爱杨贵妃而误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