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策划了晋阳起兵?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历史记载的矛盾之间

李世民策划了晋阳起兵?历史的真相往往藏在历史记载的矛盾之间

李渊以勾结突厥、意图谋反的罪名将王威和高君雅二人斩首示众,随后起兵,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之后,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并尊远在江都的杨广为太上皇,李渊以此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当然,李渊号令不了诸侯,只是想要打着杨侑的旗号去打各路诸侯。

只不过第二年杨广一死,李渊便撕下了伪装,迫不及待地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他也就因此在618年即为称帝了,成了李唐的开创者。

此后李唐在李渊的领导之下,南征北战,打败了窦建德、王世充、萧铣、刘武周、李轨、刘黑闼等人之后,统一了天下。

李唐之得江山,始于晋阳起兵,对于晋阳起兵一事,历代史家们多认为是李世民在背后一手策划和推动,从新、旧两唐书到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无不如此,可是历史上真实的晋阳起兵又如何呢?

难道真的是李世民一手策划?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至少温大雅所写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并非如此,透过两唐书、通鉴和创业起居注之间的矛盾或许可一窥背后的真相。

根据《旧唐书·高祖本纪》的说法是:“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这短短的二十几个字已经很直白地说出了晋阳起兵的“首谋”是李世民,在《旧唐书·太宗本纪》里也说“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总之,旧唐书很明确地表明了立场,晋阳起兵就是李世民策划和推动的。

对于此事,新唐书和通鉴的记载更为详细,尤以通鉴为详尽,将李世民、刘文静、裴寂等人劝说李渊起事之语详载于书。

根据《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

新唐书将李世民如何逼迫李渊做出起兵谋反的决定的“阴谋”写得一清二楚,李世民和刘文静商量好了起兵之事以后,生怕李渊不同意,所以挖了一个坑让李渊跳,挖了什么坑呢?让裴寂从晋阳宫里挑了几个宫人去给李渊侍寝。

晋阳宫是什么地方?隋朝皇帝的行宫呀,晋阳宫里的宫女,不论是妃嫔也好,是宫女也罢,她们通通是皇帝的女人。

杨广本来便一直在猜疑李渊,这时候如果让杨广知道李渊碰了晋阳宫的女人的话,还不得扒了他的皮?所以,李渊为了保命,也就不得不起兵造反了。

当时,李建成邀请李世民赴晚宴,李世民因喝了毒酒而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急忙送李世民回西宫,随后李渊来探望李世民,依旧唐书之言,李渊对他说了句:“发迹晋阳,本是汝计;克平宇内,是汝大功。欲升储位,汝固让不受,以成汝美志。”

新唐书中,李渊也说:“吾起晋阳,平天下,皆尔力,将定东宫,尔亟让,故成而美志。”

通鉴之中,李渊亦有此言:“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

李渊的话不仅说出了晋阳起兵的首谋和主谋是李世民,还抛出了另一件让人惊疑不定的事——李渊称帝之后,曾经说过要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可是李世民却坚决不肯接受,所以李渊只好成全他的“美志”了。

实际上,根据两唐书和通鉴记载,在武德七年杨文干叛乱,李渊让为了保全李建成,让李世民前去平叛的时候,李渊还给过李世民一个承诺:“文干事连建成,恐应之者众,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可是,李世民平定了杨文干之后,因为李渊的宠妃吹了枕边风,李元吉、封德彝等人也联络朝臣为李建成说情,所以李渊没有遵守承诺,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一事只字不提。

不论如何,两唐书和通鉴已经一口咬定,晋阳起兵系李世民一手策划和推动。

隋炀帝在大业十三年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之后,李渊是什么反应?是“私窃喜甚”。

当时李渊悄悄地跑去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

他将隋炀帝任命自己为太原留守视为“天与”,这是天意,是上天赐给他的,不能不要,不然的话辜负了上天的美意,那恐怕会酿成祸事。

从这一点来看,李渊在看到“反者多于猬毛,群盗所在蜂起”这一现象之后,实际上已经生出了很强烈的政治野心,即便没想过造表弟杨广的反,也必然有了割据一方的想法。

此外《大唐创业起居注》所描写的李渊的形象也不像两唐书和通鉴里所描写的那样畏首畏尾,他带着五六千步兵和骑兵遇到了两万多人的叛军,王威和军中将领无不吓得脸色苍白,李渊却还在笑谈自若,并且表示不足为虑,随后果然打得叛军狼狈而逃。

李渊当时还对李世民说了句:“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

他的意思也说得很明显了,隋朝肯定要灭亡了,我要不是顾及到你在河东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话,我早就起兵反隋了。

反倒是李世民劝李渊“以观时变”,看到这里,也看得出来创业起居注和两唐书、通鉴的记载几乎是反着来的。

这句话彻底暴露了李渊的野心,“见机而作”,只要时机合适,立即造反!创业起居注也说“雄断英谟,从此遂定”,造反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是谁定下来的呢?是李渊,不是李世民。

为了日后有足够的实力起事,李渊招兵买马的同时,还“命皇太子于河东潜结英俊,秦王于晋阳密招豪友”,可新唐书中却成了“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前者是李渊的命令,后者是李世民主动行为,完全相反。

李渊率军驻扎在兴国寺的时候还对李世民说:“纪纲三千,足成霸业。处之兴国,可谓嘉名。”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实际上都是谋逆之言,他之所以驻兵于兴国寺,所想要的便是“兴国”二字,可国又不是他的,怎么兴?唯有自己建国了。

此外,对于李世民、裴寂等人以晋阳宫宫人服侍李渊一事,创业起居注中更是只字未有,完全是因为王威、高君雅二人发现了李渊的野心,想谋诛李渊,李渊收到了消息之后,这才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地杀了王、高二人,随后和刘文静、裴寂等人商量之后,做出了起兵的最终决定。

所以,按照创业起居注的说法,李渊才是晋阳起兵的主谋,并且在刚刚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之后便已经有了割据称雄的野心。

实际上,这事还得说到“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正是因为及时并且成功地发动了这场政变,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然后控制并强迫李渊交出权力,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随后禅位给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能够坐上皇位,手段多少有点不光彩,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可是弑兄弟而迫父兄终究有违人伦,会受到天下人的指摘。

李世民也知道“玄武门之变”会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所以为了洗清或者掩盖这个污点,他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历史功绩为自己辩护,另一种则是有意地篡改或删减史书上的文字记载。

对于晋阳起兵之事,两唐书、通鉴之所以和创业起居注之所以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记载,原因便在于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插手了史书的记载工作,史官们一则想要巴结和讨好李世民,二则也畏于他的权威,生怕自己落得个和司马迁一样的下场,所以也只能竭尽自己所能地去为他修饰和掩盖这段历史。

于是这才有了李渊和李世民各执一词的怪异现象,不过,创业起居注毕竟出于李渊创业打江山时期,可信度也应高于两唐书和通鉴。

所以,晋阳起兵的主谋应当是李渊,而非李世民。

如果让李渊看到两唐书和通鉴的话,他恐怕也会跳起来愤怒地说:不,朕才是晋阳起兵的主谋,老二太混帐了,连这事也要抢!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策划,晋阳,李世民,两唐,历史,真相,杨广,新唐书,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晋阳,李世民,杨广,裴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策划,晋阳,李世民,两唐,历史,真相,杨广,新唐书,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晋阳,李世民,杨广,裴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策划,晋阳,李世民,两唐,历史,真相,杨广,新唐书,起兵,观点评论,李渊,晋阳,李世民,杨广,裴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