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这么说,李家的江山过半数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他在军中的威望可谓是无人能及,即便是李渊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那些能够在战场上打硬仗、打胜仗的将领有几个不是李世民一系的人?
实际上,玄武门之变的惨剧早在621年,也即武德四年,李渊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
李世民可谓是意气风发,他身披金甲,一万铁骑和三万甲胄之士为他列队开道,浩浩荡荡地开入长安,他很得意,也很高调。
可是,这事落到了李渊的眼中,心中却不由得咯噔一下,老二的功劳也太大了,他在军中又素有威望,我所不能及也,可是又不能让他当太子,这下难办了,应该怎么封赏他呢?
对于李渊而言,如何封赏李世民和他手底下的一众将领,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难题,此时的李世民可以说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境地。
最终,李渊想出了一个不算坏也不算好的办法——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允许他在洛阳开府!
李世民能够独立开府意味着什么?他能够名正言顺地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了!
所以,李建成一直将李世民视为自己的威胁,没办法呀,老二这么能耐,手底下能人这么多,功劳这么卓著,将来即便是老二对皇位没有想法,他手底下的人能允许他没有想法吗?
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将来必有一争!
实际上,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已经打算对李世民下手,如果真等到他们下手的话,李世民可以说几乎没有胜算可言,所以他只能率先出手,打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个措手不及,如此才能多得一分胜算。
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步步紧逼之外,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争夺皇位,原因还在于他自己也有这个野心,李家江山过半数是他打下来的,凭什么却让一个躲在后方的李建成坐享其成?
当然,也少不了他的部将的推动,他的部将辛辛苦苦陪他打江山为的是什么?不正是封侯拜相?可如果李世民当不了皇帝,甚至是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杀了的话,他们的结局能好到哪儿去?所以,他们必须要让李世民当皇帝,即便强行“黄袍加身”也得让他当皇帝。
对于此时的李世民,不外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出手,要么出手。
不出手,李世民和他的部将都没有活路可言。
出手,或许能用他们在战场上的经验和狠劲打出一线生机。
所以,他们只能抢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之前率先出手,并且只能胜,不能败。
当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有三个,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宣武门被尉迟恭给杀了,李渊还能选择谁?
李建成活着的时候,因为他已经当了很多年的太子,李渊有时也会有意地让他挂个职到军中捡一捡便宜战功,所以也积攒了不少的威望,是李渊的儿子当中唯一一个能够和李世民较量的人。
这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死已成定局,李渊难道还能和李世民干一架?见到了兄弟相残的惨剧,他可不想亲手上演父子相残的惨剧。
更何况,即便李渊想抛开李世民,再立一个小一点的儿子为皇太子,李世民能放过他?弄不好又是一场玄武门之变。
所以,李渊只能禅位给李世民。
李渊虽然也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明争暗斗,但是他从来没想过让李世民继承皇位,所以一直在有意无意地帮助李建成打压李世民,可他也没有想到李世民竟然会铤而走险地发动兵变。
李建成想对李世民下手,不会告诉李渊。
李世民像抢先对李建成下手,当然更不会告诉李渊。
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在李建成、李世民双方的“默契配合”之下几乎没有受到一点风声,还悠哉悠哉地泛舟湖上。
等到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持马槊出现在李渊的面前时,李渊才惊觉,糟糕,老二搞事了!
尉迟恭能够身披铠甲、手持马槊地出现在李渊的面前,说明皇宫此时已经落到了李世民的手里,李渊虽然是皇帝,可是毕竟已经成了瓮中之鳖,除了乖乖听话禅位,他还能怎样?
李世民虽然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到了皇位,可是他一生始终对玄武门之变讳莫如深,不许史书细写此事,所以史书对此也不过添了寥寥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