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孕育出众多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因此当时中国对周边的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获得中国古代王朝的庇护和先进技术,他们也纷纷选择向我国称藩纳贡,接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可以说古代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历史资料显示,中国从西汉王朝就开始有藩属国,而且中国历代王朝对藩属国多采取怀柔政策,厚往薄来很少干预其内政,给其提供无偿保护。历史上对中国称藩也不在少数,比如像朝鲜、越南、琉球、缅甸等。这种友好的宗藩关系多是“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然而在众多的藩属国中就一个受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历史上更是曾无数次选择来华学习,请求中原王朝册封。当时女皇武则天因醉酒时,还随口给该国赐名,被中国人视为笑话,后来却沿用至今!
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日本和琉球并不是一个国家。早在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较大的部落国王就想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就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光武帝了解到日本列岛详情后,就把倭奴王这个封号赐给了倭国的首领,此后倭国也就正式成为了汉朝的藩属国。《后汉书·东夷列传》就曾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
在日本天明四年(公元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上,一个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就发现了这颗金印。这枚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由纯金铸造而成,印章下刻篆体字。当时发现金印消息一经传开,就有一位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儒学家龟井愿意出百两黄金购买。后来该金印几经辗转,在1979年由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日本福冈市博物馆。(也说是暂时借给博物馆展出)
由于倭奴国归顺大汉,从此以后就依惯例奉贡朝拜宗主国,汉朝廷也多依当时的制度予以封赏。后来汉朝灭亡,但古倭国并没有因此中断朝贡。三国曹魏时期,古倭国更是曾在九年时间内先后五次向洛阳的中原王朝进贡,并首次掀开了中日两国互派使者的新篇章。《三国志·魏书》中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诸国)不盗窃,少诤讼。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
就这样过了数百年,古倭国对中华文化有了初步认知。他们得知“倭”字不雅,遂选择向宗主国请求更改国名。其实日本只知“倭”表面意思,并不知早在《诗·小雅》就有“周道倭迟”,或亦不知春秋时鲁宣公倭之名。总归是学艺不精,日本人就草率弃“倭”择“日”。到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5年),倭国王阿再遣使来中国朝贡,其使者便说:“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倭人把自己当作日出之地,把中国视为日落之地。)炀帝听后很是不悦,就对大臣们讲:“蛮夷书有无礼者,勿使以闻。”
随后转眼到盛唐的时候,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算是达到了历史顶峰,日本经常派遣大批量的遣唐使,也就是现代的留学生,来到中原,学习佛教、儒家文化、生产技术等等。在当时倭国多次派遣唐使申请更改国号,但均被大唐皇帝拒绝而未能办成。直到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日本派出的第8批遣唐使团在粟田真人率领下赴唐。日本修改国名的提案经过各级审批,最后终于到了武则天那里。
而武则天根本就不在意日本,毕竟日本国土很小,对于唐朝诸多的政务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时间久了,女皇武则天压根没放在心上,可倭国使臣却还在苦苦等待。后来倭使一直坚持不懈,见到武则天就说这事,最后苦苦哀求提案通过。就连武则天饮酒作乐、和男宠们享受的时候,他们也要去打扰。最终在一次武则天醉酒时,倭使再次请改国号,此时女皇实在烦了就随口答应日本赐名。于是乎,日本使者就成功带着得到批准的国名回到了日本。
日本使臣用这种方式获得国号,在当时还曾被中国人视为笑话。此后《旧唐书·东夷传》就首次出现“日本”二字,其中《日本传》就记载:“日本国者,倭国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或曰:倭国自恶其名不雅,改为日本。或云:日本旧小国,并倭国之地。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而佐证武则天赐名观点的还有唐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上面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可以说日本改国名后,一直沿用至今!
最后我们要说千百年来,中国官方正史一直不间断地为日本立传记录,即二十六史。而且每个朝代的史官、学者也会集国家之力,为周边国家书写史传,持续千余年从未间断。同时涉及的国家之广,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体例之完备,堪称世界文明史上一大奇迹。有些弥足珍贵的文字实录,甚至还填补了许多国家早期文明的“成文史”,可以说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的大国担当与国家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