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崇祯上吊时太监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明朝果真能延续?

崇祯上吊时太监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明朝果真能延续?

这个问题,很像一个火药桶,而在网上因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长久以来,从明史一直到现代史学家的评价都站在东林党一边,而鄙视阉党的行为,这一点已经成为主流的观点。但在网络世界中,却出现了另一个风向,那就是追捧阉党而鄙视东林党,俨然成了新一派主流观点。因为这样的分歧,导致这个问题存在极大争议。

大坏蛋魏忠贤的名号,已经叫了很多年,而一些例如魏忠贤不死,可以为大明续命的说法,始终只是一种可能性猜测,而这种猜测,很大程度上只是源于崇祯皇帝的遗言以及厚葬魏忠贤的做法。但这些真的算是证据吗?

从推理角度来说,无论是崇祯遗言还是做法都可以推论出,崇祯皇帝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出现变化。从原来的愤怒,仇恨,变成了之后的后悔。这是一个很容易推理出来的结论,但不能因为这个推论就说明魏忠贤对于明王朝的作用有多大。

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其实更能体现出崇祯皇帝的性格。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其实是一个让人又是可怜,又是可恨的皇帝。崇祯皇帝并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亡国之君,相反,他很辛苦,也很想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个人生活也很节俭。这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优点。但崇祯皇帝的性格,存在很多缺陷,其中包括极端和多疑。

崇祯皇帝或许是因为太想做出事业,所以变得很急躁,这种急躁,变成了一种极端和多疑。从短时间内提拔袁崇焕,再到判了袁崇焕凌迟,可以体现出这种性格产生的影响。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信任一个人很容易,不信任一个人,也很容易。这样一来,思维就会进入简单的二元化思维,要么对,要么错。

对于魏忠贤的态度,就是这种简单二元思维产生的结果。从这种心理状态中,我们可以发现,是因为崇祯皇帝对手下文武百官彻底失望,才走上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而为什么选择阉党,那是因为,是他一手把阉党除去,自然会第一时间想起阉党,这也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极端思想作祟。

在这种非正常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崇祯皇帝必然会做出并不理智的判断,而从这种并不理智的判断,来推论出魏忠贤可能会为明朝续命,也是不理性的。

对于魏忠贤,网上普遍有这么几个误区:

误区一,魏忠贤为国聚财,减少老百姓负担,削弱达官贵人的实力。

这一点,不能说错,但也不能说对,明朝的党派纷争,都是打着伟大的旗号,但归根到底,只是为了党派利益,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一样,只是是知识分子群体,而阉党是社会底层群体罢了。

因此,在理论上讲,一些政策的确对老百姓有好处,但实际上老百姓并没有取得太多好处,依然在贫困线上挣扎。而针对于达官贵人,的确如此,阉党的成分大多数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天然对达官贵人存在对立,这和为民请命没有半点关系,只是因为这些人有钱,而阉党需要这些人的钱以及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生活并没有太多改观,而阉党却越来越有钱,国家被慢慢掏空,以至于国库空虚。

误区二,魏忠贤提拔了大量的能人,屡次击败后金。

这个问题,也是一个类似于偷换概念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袁崇焕等人为魏忠贤修筑生祠,想当然的认为,袁崇焕是魏忠贤提拔的。这种情况,也存在很多逻辑上的问题。

因为,培养袁崇焕的人物是孙承宗,真正提拔袁崇焕的人是崇祯。而孙承宗则是彻头彻尾的东林党人。

孙承宗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当了皇帝之后,他成了朱由校最信任的人之一,这时候的朝廷是东林党人的天下。从天启二年,一直到天启五年,孙承宗用了四年时间,经营着辽东广阔土地,提拔祖大寿,袁崇焕,满桂等名将,虽然这时候这些名将还没有表现出国家栋梁的风范,但正是因为孙承宗的苦心经营,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胜仗。

而当孙承宗在苦心经营辽东的时候,魏忠贤正忙着和东林党斗。从天启元年一直到天启四年,魏忠贤才击败东林党,权倾朝野。而仅过了一年,孙承宗就被迫辞官。可见,魏忠贤除了忙着整人,对于辽东局势并无太多贡献。而当袁崇焕等人大放异彩之时,正是魏忠贤倒台之后。

很多人觉得,魏忠贤不死,明王朝会更好,实际上,如果没有魏忠贤的折腾,明王朝才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无论现在有多少为魏忠贤洗白的观点,都无法真正为魏忠贤洗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魏忠贤,孙承宗,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问题,时事,老百姓,消息资讯,魏忠贤,孙承宗,袁崇焕,阉党,崇祯皇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魏忠贤,孙承宗,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问题,时事,老百姓,消息资讯,魏忠贤,孙承宗,袁崇焕,阉党,崇祯皇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魏忠贤,孙承宗,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问题,时事,老百姓,消息资讯,魏忠贤,孙承宗,袁崇焕,阉党,崇祯皇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