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于同月甲子日继承皇帝位。
由于李显庸弱无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裴炎受遗诏辅政,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皇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裴炎立马表示不可。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听后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对儿子李显的举动大为恼火。二月,继皇帝位才55天的李显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事后,中宗的弟弟李旦做了傀儡皇帝,也就是睿宗。这是李旦第一次登基。
然而事隔不久,李旦的傀儡皇帝都做不成了。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称帝,号周。李旦降格为皇太子,原来的皇太子李成器依次降格为皇太孙
到了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劝武则天归政于李家,武则天将废帝李显复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禅位于李显,这就是唐中宗。
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死,韦皇后遂立年仅16岁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李重茂是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生母不详,据推测是身份低微的宫人。)
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为首的政治女性。(这几个女人欲学武则天把持朝政)
铲除韦皇后,李重茂已知难以为帝,在李隆基的压制下,把皇位让给了其叔父李旦。这是李旦第二次登基。
李旦一生两次登基,皆因其母武则天从中横插一杠。武则天把两个儿子李显、李旦废了立,立了废如走马灯般的好看。加之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从中搅和,大唐天下一会是周,一会是李。真应了那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啊!
这边戏刚唱完,那边李旦立谁为太子的大戏刚开锣。
李旦再次登基为帝,但这次在选接班人,立太子之时,让他左右为难。
嫡长子李成器本来就是太子,李旦再度登基为帝了,就应该恢复他的太子身份;可是三子李隆基又有讨平韦氏的大功,论功行赏就应该立三子李隆基为太子,本来他父亲李旦的皇位是李隆基用命换来的。这的确是个头痛的问题。立储之事一旦处理不恰当,又会酿成兄弟相残的惨剧。
不过,这件事最后还是完美的解决了。皇长子李成器主动辞让太子之位,上奏睿宗李旦:“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若处理不当,就海内失望,这不是国家吉祥事。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李成器涕泣坚决辞让,言语很恳切。当时,诸王和公卿也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适合做储君。李旦很赞赏李成器的心意,也就同意了。
李隆基见大哥上奏保举自己为储君,也十分识趣地以大哥为皇长子礼让了一番。但李旦没同意,最后还是立李隆基为太子。
公元712年,李旦让位于儿子李隆基,这就是历史上颇有声名的唐玄宗。李旦自己做了太上皇。李隆基登基之后对这位曾经让位于他的大哥始终十分感激,不断地加封和赏赐。李成器去世之时,李隆基嚎啕大哭,并下诏追封他为“让皇帝”。出殡那天下着大雨,李隆基派长子庆王李潭下泥中步送十数里,并给他墓命名为惠陵。
李成器做为李旦的嫡长子这么一让,让唐朝少了一次"玄武门之变",却多出了一个李隆基时代的"开元盛世"。
李成器让帝位,博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如清人何亮基在《游惠陵》诗中写道:“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做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