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先例。比如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初始阶段声势浩大,但是一遇上秦军主力,很快就予以瓦解。如果不是属于精英阶层的项羽、刘邦,以及其他战国的王室后代接过起义大旗,秦始皇的国依旧能挺过起义的打击,继续统治下去。
还有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刚刚暴发的时侯,由于张角三兄弟多年经营,号令之下,天下响应,百万之众皆戴黄巾,都城洛阳几天之间成为起义浪潮中的孤岛。但是,仅仅十个月,汹涌的黄巾起义就被镇压下去。有人说,东汉军队是最强的军队,以至于分裂为三国混战,尤能碾压外族的入侵,剿灭黄巾当然不在意料之外。但是,明末的军队同样是世界强军,因为同一批军队,曾在朝鲜打的日军望风披靡,逼得丰臣秀吉在忧愁中死去,解救朝鲜于危难之中。两者截然不同的结果,显然与镇压期间的政策调整有关,至少东汉没有在镇压期间加征赋税,继续横征暴俭,为天下沸腾的民怨添火。曹操剿灭青州的黄巾,为什么投降者有三十万?是因为曹操并没有以屠杀为主要的手段,而是遵守承诺, 在黄巾军放下武器后,放他们回家参与屯田,安居乐业。筛选出的黄巾精兵一直真心真意拥戴曹操,在以后的争霸战中成为主力。而明末的许多起义军接受明朝招抚后,却一再反叛,显然是招抚后的农民军,并没有获得安身立命的社会环境。
遣散后的农民起义军士兵回到家乡,处境与之前相比,没有任何改善,反而更加恶化,根本无法活下去,与其饿死,不如继续走着吃。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剿不尽杀不光。
减税之下的东南富裕地区继续富裕。加税之下,崩溃的省份却迅速扩大,先是陕西、山西,继而蔓延到河南、安徽、四川。失败后残破的农民军只要窜入这些地区,立马会迅速壮大。李自成仅仅带领五百残兵败将进入河南,用“迎闯王、不纳粮”为口号,即迅速壮大到几十万人马,攻洛阳,饥民为内应,一鼓而入。自此,李自成几年间在河南横行与无忌,歼灭了明军的主力部队。张献忠则横行与长江中游,攻入四川,大明江山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对弱势农民的无度压榨,造就了李自成起义军的辉煌。
唯有东南富裕地区,他们都绕着走,但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独木难撑天,东南官绅的自私,玩完了大明王朝。
到了清朝初期,东南官绅企图继续玩这一手。但是清醒的清朝统治者予以坚决的打击,因为他们知道,把赋税重担压在农民身上是极其危险的,农民反抗的怒火能烧掉一切上层建筑。
纠正明朝的税收政策,使少数满洲人统治广大的中原地区有了稳定的基石。
从明亡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享受免税特权却占尽社会发展红利的官绅集团,是最不忠于朝廷的群体。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已的利益,他们所有的叫嚣和操作只是为了维护自已的利益。即使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天下糜烂,也绝不放弃一点点利益去救国。结果他们傻眼了,他们依附的明朝亡国后,北京城里的官绅被李自成的夹棍伺候,一股脑被勒索出七千万两白银,呼天号地,为时已晚。江南官绅的财富则被大清强硬洗牌,颜面丢尽,落了个人财两空。
从此以后,他们是多么的怀恋大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