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公众号“这才是战争”读者,2018
唐太宗李世民,为李渊次子。童年时代的李世民,可是一个真正的皇族公子,由于当时的皇太子是李建成,所以李世民根本不能得到有关帝王的特殊教育。但他受到的仍是其他普通家庭所受不到的典型的上层儒家教育。李世民童年时就非常好学,文武都很厉害。而且在后来作为皇帝时表现出的他精通历史、经济、书法、军事,可以知道童年时的李世民是怎样喜欢学习。
和他的兄弟们一样,在李世民很年轻的时候就接受了第一次战争考验。当他才十几岁时就随李渊多次出征,平复发生在今天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抵抗东突厥人的入侵。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在15岁左右,就带领一支人马,在山西北部长城的雁门救出被东突厥包围的隋炀帝杨广。李世民在李渊执政初期最初始的是一个军事将领,是一位英勇而常胜的指挥官。也许常年打仗形成的威严,经过朝廷上的衍变形成了帝王之姿。例如,他在朝廷上显得很庄严威武,他好冲动,容易被激怒,他发怒时,周围人不寒而栗。这也与他常年征战和他那坚强的个性有关。
李世民认为,是人决定人的命运,而不是天来决定。他这种类似于现代的无神论与当时中国传统神文化背道而驰。在他当上皇帝初期,全国各地官员经常奏报祥瑞和凶兆,他发怒道:“安危在于人事,吉凶系于政术,若时主肆虐,嘉贶(kuang)未能成其美,如治道修明,庶征不能致其恶。”后来,他在给太子封冠时,命令人在一个不误农时的日子举行太子的冠礼,他还嘲笑前朝很多服用所谓”长生不老“丹药的帝王。
李世民还是一位非常自觉的帝王,他非常关心他在后世的形象,这也让我们现代知道他是中国最著名的皇帝之一的原因。我们知道,他在企图改变关于唐朝初期创业的他的重大影响和玄武门之变的记载来提高他的历史形象。以至于李世民以后的整个政策方向与具体的方式,与其说他出于本心,还不如说他是想得到以后所有朝代的修史官的赞许,希望他能流芳百世。毫无疑问,李世民具有作出戏剧性和炫耀性的才能。例如,628年,京畿地区地区发生蝗灾,他到皇宫北部的御花园亲查灾情。他抓起一把蝗虫叫骂道:“民以谷为命而汝食之,宁食吾之肺肠。”然后他就将蝗虫吞进肚子,群臣们劝阻,李世民笑着说:“我为百姓受灾,是理所当然的。”这点也让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对李世民的十分赞赏。
李世民还一直表现出对民众的同情和对群臣意见的尊重。他还常常为自己缺乏治国的才能表示担忧,对群臣们说由于他早年常从事于军事,没有受过帝王教育。其实这点我并不赞同,要说帝王之术,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帝王,恐怕能与其比肩的没有几个事实证明,他是一位精力充沛且才能卓越的政治家,虽然相比李渊,他相对缺乏一些文治经验。所以,他就在群臣面前保持一种谦恭下士的态度,对待进谏的大臣们加以封赏。希望他们能坦率的批评他。这样,也给唐太宗时代的政府带来一种新鲜的、事必躬亲的作风。他倾注于治国的精力是惊人的,给人一种帝王极其勤劳的表现。他还为了后世的赞扬,虽然他与神文化的儒家很矛盾,但还是坚守了儒学部分勤俭的特点,例如,李世民即为时,他削减了大量的大型公共工程,减低民众的劳役负担,还对所有民众减税。其实对民众减税,能大概了解中国史,就会发现,每一个朝代,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新政府建立初期,都是减税或者分土。
说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卓越的政治家,我认同,但我认为,他其实是一个心机boy,为了后人传世他的英明,他耗费了无数苦心。但这些苦心所完成的事,切切实实的让唐王朝成为当时全球最强大的王朝,国家。这一点,李世民也算深入后世之人心了。
本文参考文献《剑桥.中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