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细说岳飞传之二:宣和北伐失败的原因,其实还轮不到军事因素

细说岳飞传之二:宣和北伐失败的原因,其实还轮不到军事因素

我在《细说岳飞传之一:身为农家子,他的武功是怎么练出来的?》讲过,岳飞的家庭虽然有几百亩薄田,但在宋代仍然属于只是略有盈余的三等户。对于三等户来说,年景好还可以偶尔吃点肉,但遇到年景不好,就要卖血卖田了。

在岳飞14岁那年,相州发生了涝灾,夏天过多的雨水严重打击了田地收成。岳家的日子开始难过了。

岳飞练武,这吃饭就是笔不小的开支,而岳飞的弟弟岳翻也一天比一天大,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两个半大小子在家,哪怕是金山银山也给你吃了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家里的状况已经不能让岳飞继续待在家里。于是在16岁那年,在家庭张罗下,岳飞结婚了。(除了读书人外,结婚年龄一般都早)

妻子刘氏在第二年即给他生下了儿子岳云。在留下后代后,岳飞就像今天很多农村年轻人那样,在17-8岁就离开家门,出外打工。

岳飞打工的地点并不远,就在相州州治安阳。他成为了相州豪门--韩家的一名佃农。

相州的超级的大豪门是韩家。韩家不仅出过韩琦这样历任三朝宰相的牛人。而且为了表示优待,朝廷甚至打破了异地做官的惯例,多次准许韩家人担任相州的一把手。

到岳飞这个时候,韩家在相州至少已经发展了七代,占有大量田地。当时相州的州官是韩肖胃,而他的前任则是自己的父亲。

朝廷简直像是把相州分封给了韩家,这就是宋朝对士大夫的厚养。

当然这些对于岳飞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他当时成为了韩家的佃农,按当时的社会伦理,甚至可以说韩家是岳飞的主人家,岳飞则是对方的奴仆。

所谓佃农,按当时的规矩,就是田地和耕牛都从韩家借,一年收成的六成以上交给韩家,剩下的才是自己的。而且不仅如此,如果韩家有其他的要求,比如要求佃户干些份外的活,佃农也无法拒绝。

有一天,岳飞去韩府的庄墅借粮,恰逢数百名盗匪包围了这座庄墅。岳飞展示出自己的高超武力,他攀登上墙垣,引弓一发,利箭直贯贼首的咽喉,即时毙命。几百名盗匪群龙无首,立刻溃散。

但韩家并未因此感谢岳飞,无论是岳飞的才能还是功劳,都不被这个曾经的名臣大族看重。不仅如此,以后岳飞成为统兵的名将,韩家居然还有意无意的到处传播“岳飞曾是我家的家奴”这种说法。

所以就个人事业来说,岳飞在民间发展受挫,随着时局发展,穿上军装成为他唯一现实的选择。

这个时局是什么呢?是宋朝“收复燕云计划”的彻底失败。

北宋末年的收复燕云计划,从1117年正式开始,也就是岳飞14年那年。宋朝和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一起分割辽国这只巨兽。

后世也许有人想指责宋朝见利忘义,但其实当时的国际关系下,就是这么冷血和现实。仁宗时期,宋朝被西夏痛打时,辽国不也是马上大军压境,威胁要宋朝让出领土么?

宋军正式出兵是在宣和四年四月,即1122年,当时辽国中京已经被金兵攻破,天祚帝不知去向。辽国残余势力不得不在燕京再立政权,历史上称为“北辽”。

这时距离海上之盟已经过了五年。从开始计划到出兵拖了这么久,按理说准备不会充分,那为什么还会失败?

第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军事准备的不足。

照道理说,其实宋徽宗也作过一些准备。

比如,宋徽宗曾两次征求沿边将帅的意见,也曾经联络辽地的汉人大族搜寻情报等等,但在最关键的军事上,却神奇的没做什么整顿。

要北伐,军队在哪里?正常的想法是重整河北军,以河北军为主力北伐。

河北禁军在顶峰时期曾经有三十万的编制。但在宋徽宗初年, 知定州张舜民则说,作为河北军事重镇的定州,原先军队数量常常在十万以上。但由于军费短缺,军队缺额不补,张舜民检阅时发现只剩下了六到七千人。

定州作为河北最大的军队集中地尚且如此,当时整个河北能挑出几万人北伐吗?

宋徽宗对于北伐是一直热衷的,但却从没想到过去重整河北禁军系统,这实在让人迷惑。

我猜测一个原因是北宋历代皇帝对辽国的恐惧,因为怕重整军队引起辽国的警惕,所以干脆把河北军丢在那里放烂,宁可打仗时调陕西禁军来担当主力。

第二个是高层决策上的问题。

宋徽宗在童贯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兵时,曾经有“御笔三策”,什么意思呢?

上策:若宋军到了河北,发现辽国军民主动欢迎,那么就顺势收复燕云。

中策:若辽国残余势力愿意低头,那么收为藩臣也是可以的。

下策:如果辽国坚持不肯投降,那么不要交战,宋军就当成一次巡边演习,回来就罢了。

可见宋徽宗心理的问题,一方面贪婪,另一方面胆怯。那怕辽国要灭国了,他也没有和辽国硬碰硬的想法。

相比之下,当年宋太宗攻打北汉时,对可能干预的辽国的态度是怎么样呢?

“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旧;不然则战!”

而宋徽宗的“御笔三册”看起来面面俱到,但在统兵的将帅看来,却处处透露出与辽军作战的恐惧。既然皇帝都不想真打,那么下面将帅又怎么会有决心?

所以童贯的北伐,其实就是抱着这种犹疑不定的心态出兵的。

而北伐统帅--童贯怎么样?

童贯这个人并不是毫无优点。虽然蔡京曾经评价童贯没有真本事。但从宋夏战争来看,童贯至少有一个优点:

他能顶住政治压力。

宋夏战争时期,宋徽宗因为宫内失火,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下手谕命令前线撤军。而童贯却敢按住皇帝手谕不发,让军队继续进攻取得了胜利。

这种不懂专业但懂政治的领导,其实我们现代也熟悉,只要不乱插手业务,这种还是好领导。

但问题是童贯在对辽战争中的表现却不是这样,在接到宋徽宗的“御笔三策”之后,他下达了“不许擅自杀辽人”的命令,并说“王师过界,辽人自然会箪食壶浆来迎,根本不用准备打仗!用西军其实只是为了威吓!”。

所以西军其实是在这种“不打仗”的心理下,与辽军交战的。

北宋西军不是不能打,也不是没有优秀的将领,可无论是政治,后勤,情报方面,都被拖了后腿,所以宣和北伐的失败,其实根本谈不到具体军事问题,可以说从上战场那一刻起,宋军就输定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辽国,北伐,宋徽宗,宋朝,河北,军事,原因,岳飞传,军队,消息资讯,岳飞,辽国,童贯,宋徽宗,相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辽国,北伐,宋徽宗,宋朝,河北,军事,原因,岳飞传,军队,消息资讯,岳飞,辽国,童贯,宋徽宗,相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辽国,北伐,宋徽宗,宋朝,河北,军事,原因,岳飞传,军队,消息资讯,岳飞,辽国,童贯,宋徽宗,相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