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国古代四大北伐名将 他排第一名 岳飞只能排第二

中国古代四大北伐名将 他排第一名 岳飞只能排第二

千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扰,给中原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为了反抗外敌入侵,中原政权也在积极开展北伐,涌现了一批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名将。其中,取得最大成绩、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秦朝蒙恬、南宋岳飞、明朝徐达、南朝陈庆之这四人。

蒙恬:打得胡人不敢南下牧马

匈奴是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自三皇五帝以来,匈奴就不断与中原进行征战。特别是在秦汉时期,北方匈奴民族的势力变得相当强大,他们身材魁梧,擅长骑射,来去如风,让以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疲于奔命而又无可奈何。

秦国时期,匈奴遭到来自中原的一次致命性打击。这次打击出自秦国大将蒙恬之手。

蒙恬是名将世家出身,自幼就胸怀大志,报效国家。秦始皇灭六国后,着手反击匈奴,派蒙恬率30万大军进行北伐,向匈奴发起主动进攻。

蒙恬率部与匈奴骑兵在黄河一带进行了决战。令人意外的是,以步兵为主的秦军,竟然轻轻松松地就击败了矫勇善战的匈奴骑兵,将他们赶出了整个河套地区。匈奴骑兵被迫撤退700里,从此不敢南下进犯,即“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此后,蒙恬驻守边境九郡十余年,威震匈奴,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在镇守北疆的10多年里,蒙恬还干了一件足以流芳百世的事情——修筑长城,以此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滋扰。

岳飞: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

南宋名将岳飞可能是中国最知名的北伐将领了。

我们知道,金国自1127年“靖康之变”中灭掉北宋后,赵构就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开展北伐、收复中原,就成为岳飞等抗金将领奋斗终生的目标。

从1134年至1140年,这6年间,岳飞发起了四次北伐。这四次北伐中,岳飞率部英勇奋战,沉重地打击了金军,收复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失地。特别是第四次北伐,岳飞接连胜利,打得金军一路溃逃,“岳家军”最远处一直打到离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只有45里的地方。

当时,捷报频传,岳飞也高兴得不得了。一向很稳重谨慎的他,很乐观地告诉部下: “今次杀金人,直捣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连从来不喝酒的岳飞都要开酒戒,可见岳飞当时的心情。

可惜,宋高宗一心求和,以12道金牌,将岳飞紧急调回都城。岳飞无奈退兵,临行前,他望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徐达:将蒙古人赶回大漠

徐达是农民出身,他和朱元璋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朱元璋投身郭子兴部后,徐达也高高兴兴地跟着去了。

一不小心,就有了明朝的开国名将。

众所周知,1276年,蒙古忽必烈派大将伯颜率军20万灭亡南宋;不到100年后,徐达就奉朱元璋之令,进行北伐,将蒙古人赶回大漠。

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人由淮河入河南,北伐中原。徐达所部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很快就攻陷汴梁、洛阳以、潼关等重镇,对元朝大都(今北京)形成包围之势。

1368年,徐达率部攻破大都。元顺帝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出大都,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此后,蒙古人基本上是一蹶不振,再无实力问鼎中原了。

陈庆之:千兵万马避白袍

军人多生得精壮魁梧,可南朝名将陈庆之却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甚至不太会骑马和射箭,上阵厮杀,肯定连一个小兵都打不过。可由于他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也成为一名流芳百世的儒将。

陈庆之41岁才开始领兵打仗。他的成名作,就是来自于45岁时率7000部队进行北伐,进攻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当时,陈庆之部队自他以下,全部身穿白袍,他们作战勇猛,所向披靡。不到5个月就从商丘打到北魏都城洛阳附近。期间,大小47战全胜,总共攻下了32座城池。最快时一日之内攻陷3座城池,简直就像旋风一般。【资料扩展:

古代一支军队出征不带粮食 抓数万女人当作口粮 这是真的吗

那时候,洛阳一带有歌谣唱到:“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的传奇。魏孝庄帝为了躲避陈庆之的锋芒,被迫撤到长子(今山西长子西)。【资料扩展:

西汉抗击匈奴的四大猛将 最后一战打得匈奴三百年不敢南下中原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岳飞,徐达,陈庆之,北伐,名将,蒙恬,古代,匈奴,四大,中原,消息资讯,岳飞,徐达,陈庆之,匈奴,中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岳飞,徐达,陈庆之,北伐,名将,蒙恬,古代,匈奴,四大,中原,消息资讯,岳飞,徐达,陈庆之,匈奴,中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岳飞,徐达,陈庆之,北伐,名将,蒙恬,古代,匈奴,四大,中原,消息资讯,岳飞,徐达,陈庆之,匈奴,中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