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李自成墓地】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号称“闯王”。长久以来,关于李自成的墓地具体所在,说法不一。目前比较认可的是,李自成最终死于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被当地村民误杀。(这是一组反映李自成墓地情况的照片)
【墓地前的石牌坊】李自成墓地位于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下牛迹岭,如今的墓地是上世纪90年代重建后的结果。整座墓地共占地8100多平方米,建有门楼、标志碑台、祭台、看台、花坛、坟台、陈列馆等建筑。查阅资料,上世纪50年代当地政府在修缮时,曾让考古人员挖开了墓室,但是结果大失所望,“掘墓验视,土丘之下,有棺室,室内仅存近似尘土的黑色物质一线,锈蚀马钉数颗。”
【石牌坊后侧的台阶】之所以当时要挖开李自成的墓地,是因为大家希望能确定这里就是李自成的真身墓。显然,大家失望了,不过大家也是李自成的墓地修缮一新。后来经过多次的修缮,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布局。
【墓台台基上的浮雕】关于李自成的死因,向来说法不一,有自缢说、误杀说、被杀说。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是这样的,“自成窜走时,携随身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得脱,遂自缢死。”李自成作为农民领袖,自杀几乎不可能。《通山县志》中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
【李自成墓碑(郭沫若题)】郭沫若考证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被地主党羽杀害。另外,当年当地重修记中也这样认为,“农民革命领袖李自成,因号召均田抗粮,发动革命,转战十余年,推翻了明朝统治,于一六四五年率部队到达通城,不幸被地主的党羽所杀害。当时由于祖国的广大地区为反动势力所统治,致使英雄忠骨被湮没在九宫山下凡三百余年。”
【李自成墓碑和坟冢】清朝年间,当地关于李自成墓地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皇帝坟,似蛇形,越长越长,墨青墨青。”重修后的坟冢区占地300平方米,沿石基边缘,砌有一米高八方形块石护拦,墓葬位于石基中央,高约1.5米,全为块石结构。
【李自成坟冢】李自成墓碑正面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李自成之墓”。背面刻着墓志。郭沫若在墓志中写道:“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的战友们,特别是丞相牛金星,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
【李自成殉难处】如今的墓地不是原来位置(因三线建设需要按原貌将墓东移三百多米。)1996年,人们重修李自成墓地后,留下了重修记,“李自成殉难通城为正史确认,并有大量地方史料佐证。为纪念这位农民革命中伟大人物,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乃在九宫山择址重修李自成墓,遵其旧制,驾拱桥,铺石阶,立牌坊,建亭阁。”
【激战坡】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关于李自成最终死亡之地,有七种说法:七种说法:一、死于黔阳罗公山;二、死于辰州九宫山;三、死于通城九宫山;四、死于通山九宫山;五、死于广西峡山;六、死于石门夹山;七、死于平阳。目前通常说法是,湖北省东南部的通山县九宫山,才是真正的李自成死亡之地。
【李自成陈列馆】关于李自成的评价,褒贬不一。笔者列举几个,“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献忠系粗才,一味好杀,自成则颇有大略”;郭沫若:“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清初名臣张廷玉:“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史册所载,未有若斯之酷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