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因为古人的寿命相对较短,到六十岁就是花甲之年了,到七十岁那就真的是非常稀少了。而就三国时期来说,因为战争频繁等原因,人们的寿命也就更短。不过,对于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却活了93岁,即便放到现在,那也是寿星级别了。并且,司马孚还身居高位,经历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
一
具体来说,公元180年,司马孚出生于河内司马氏这个世家大族。司马孚的父亲司马防,曾在东汉末年担任京兆尹。在此基础上,司马孚和司马朗、司马懿等兄弟,在年少的时候就小有名气了。司马孚性格温厚廉让,以贞白自立,不与他人结怨。他还博涉经史,汉末动乱时,与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读书自学。陈留人殷武,海内闻名,曾获罪被流放,司马孚前去探望他,与他同住同食,被时人称颂。
公元189年,董卓来到都城洛阳,通过废立皇帝,董卓篡夺了朝廷大权,并引起了诸侯讨伐。到了公元196年,曹操掌握东汉大权的时候,司马孚一开始是曹植的部下,不过,他后来又辅佐曹丕,担任中庶子等官职。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节哀,与尚书和洽等整顿秩序,准备丧事,共同拥护曹丕继位,不久代汉称帝,是为魏文帝。当时,曹丕选拔侍中、常侍等官,多用左右亲近之人,司马孚劝谏,于是更改人选。司马孚转任中书郎、给事常侍,宿省内,除黄门侍郎,加骑都尉。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而司马孚依然受到重用,担任度支尚书。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中原,司马孚建议从冀州调集农夫五千人屯于上邽,秋冬训练,春夏屯田。在建议被采用后,关中地区物资充实,这有助于防御蜀国的进攻。
二
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后,曹芳即位。彼时,大将军曹爽为了架空司马懿,将其晋升为有名无实的太傅。作为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主动退让,避免曹爽的加害。到了公元249年,趁着曹爽陪同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的机会,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在这场兵变中,司马孚和司马师一起控制都城洛阳。等到司马懿诛杀曹爽及其党羽后,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后来更是代替王凌为太尉。
除了在高平陵之变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司马孚在作战指挥上也具有一定的造诣。比如公元253年,东吴太傅诸葛恪调集2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在这场战役中,司马孚同样率领二十万军队,不过他故意滞留了一个多月才进军,此时吴军士卒疲劳,加之瘟疫流行,于是不战而退。此外,在姜维北伐中原的时候,朝廷派遣司马孚镇守关中,统领诸军,从而成功化解了姜维的攻势。
三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篡夺大权,率宫人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百官不敢奔赴,司马孚前往,首枕其股,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正赶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司马孚、司马昭同群公上表,请求改以王礼安葬,得到批准。
司马孚性格十分谨慎,司马懿执掌大权之际,他就有意避免过多地参与朝廷斗争。而后司马氏废立皇帝,他也未直接参与其中的谋划。司马师、司马昭因司马孚是长辈,也不敢逼迫他,后来进封他为长乐公。
进一步来说,司马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其对魏国的态度。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皇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而司马孚不仅前往拜辞,更是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难过的表示: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魏国之臣。按照辈分,司马孚算是司马炎的爷爷辈了,后者在称帝后,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并且十分尊宠。不过,司马孚却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到了公元272年,司马孚去世,享年93岁。司马孚的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的旧例。司马孚临终时,遗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