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一个神奇的王朝,朱元璋曾下令“宦官不得干政”,并将这条律令刻在一块铁牌上“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示意这是铁律。
这三人,在当时都是权势滔天之辈,称之为只手遮天也毫不为过,但是这三位究竟强到何种程度?又是怎么崛起的呢?
首先,来说说汪直,汪直相当狡猾精明,懂得投宪宗之所好,故而宪宗很喜欢他。
西厂是怎么出名的呢,已故少保杨荣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与其父杨泰暴横乡里,惨害人命,被仇家所举报,于是入京行贿,被汪直所发觉,关进西厂监狱严刑拷问,并牵连多位大臣,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而且后来还将内阁首辅商辂等人都逼得罢官,可见圣眷之浓。
但是人家汪直可不是一个单纯的权臣太监,人家是真真实实做过很多事的,至少比东林党好得多,
建州女真犯边,汪直欲前去招抚,为司礼监掌印怀恩、大学士万安等人所阻。后来又奏请开设武举,设科乡试、会试、殿试,欲悉如进士恩例,诏命试行数年,俟有成效。不过皇帝还是派他去了辽东,令汪直领通事百户王英往辽东处置边务,并赐汪直敕曰遇事可便宜行事。一个太监,真真实实为皇家分忧解难,还有胆量去战乱之地,胆量比那些读书人强太多了。
而且人家本事可不小,汪直先是招诱了郎秀等四十人组成的入贡使团,将他们秘密械送京师。而建州之役的具体过程,由于清朝对此过多隐晦,难以找到详细资料。《彰瘅录》记载,明军先派鸿胪典礼官诱开了城门,继而官校突然杀出夺取城门,女真人不意大军突至,多被杀戮。录平建州功,封朱永为保国公,陈钺升为右都御史,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后总督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专掌于内臣之先河。——可是人家靠的是实力啊!不像文臣只会说。
宪宗命汪直总督军务,威宁伯王越佩平胡将军印充总兵官,统京军精锐征剿鞑靼,并赐制敕曰各地镇守、总兵、巡抚俱受其节制,有不遵号令者可先以军法处治,然后奏闻。虏退,汪直王越请班师,宪宗不允。——可见汪直是有战略眼光的,这点比宪宗强。
虏寇入延绥,汪直王越分兵抵御,获大胜,汪直加食米二十四石。八月,万安等人担心王越有智计,恐诱汪直求复进,于是奏请王越与延绥守将许宁换防。同月,汪直上奏弹劾副总兵朱鉴等人玩忽职守,以致虏寇入境杀三十四人而去。朱鉴被逮至京师下狱,法司论罪坐斩,后免死。
再后来,汪直就一直被陷害,直接从大同镇守太监贬为了南京御马监,汪直走后,许宁等人消极抵御,后又中了小王子的诱兵之计,明军死伤数千人,差点丢掉了大同。朝中当路者都知道败在不该调走汪直王越,害怕宪宗责怪,只推说是因为调兵未集,与满朝科道官一起把败仗瞒了下来。直到一年后,终究人心不平,才有人将实情报给了宪宗。
而且关于汪直的小故事也有一些,都是记录在史书上的:
1、汪直每次奉命巡边,声势赫赫,其他巡抚官全部对汪直卑躬屈膝,唯恐礼数不周,只有河南巡抚秦纮偏偏与汪直分庭抗礼,汪直反而对秦纮恭谨相待。秦纮却不买账,又密奏汪直所带旗校过多,骚扰郡县,汪直并不知情。汪直回京后,宪宗问汪直:“各抚臣贤否?”汪直却独推举秦纮既廉洁又有才能。宪宗把秦纮的奏章拿给他看,汪直叩头伏罪,说道:“能疏直,直是以贤之。”宪宗也因此不再怪罪汪直。
于是,汪直向宪宗奏请孙博为西征的记功官,每次出征,必要带上孙博一起前去,众人都为孙博捏了一把汗。孙博刚开始只是假意承顺,威宁海之役后,孙博服了,也上奏赞扬汪直,并且与汪直同功受赏,由给事中(正七品)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正五品)。(载于《明实录》《国榷》)
看到这里,深以为然,明朝之患,在于党患,比起做事,做实事,还不如太监,但其行径,比太监还不如,但由于文人掌笔,所以他们将他们的敌人都大肆丑化,或许汪直真的有很多不对,但是他做的事情比那些东林党言官们做的事让后人称赞太多,究竟世间是非黑白曲直如何判断,难难难,谁对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