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虽然已处于唐朝中期,但是由于唐朝频繁对外作战,所以名将依旧不少,如力挽狂澜的郭子仪,但是唐玄宗早期大将中,有那么一个名将,竟然出生高句丽,高句丽是什么?是唐朝早起的死对头之一,在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雄才伟略的帝王连续攻伐之下,才被灭国。
唐朝竟然敢用高句丽人为大将,还委以大权,镇守西域,也不担心这个高句丽人自立为王;但是,这个高句丽人也丝毫没有复国或者报仇之类的心思,尽心竭力为大唐而战,一生忠心耿耿。
这员大将,就是高仙芝,传闻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小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唐帝国境内,高仙芝的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而高仙芝在20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
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开元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国力的增强,使唐朝的军事实力也随之增强,唐在与吐蕃的战争中也逐渐占有优势。这一时期,唐朝在西域的战略主要是依托安西、北庭所辖各军镇,号令当地土著,或攻或守,不断巩固和扩大控制区域。吐蕃起初是和后东突厥汗国及突骑施等联盟,同唐军多次较量,争夺的重点在安西四镇及北庭一带。后来东突厥及突骑施衰落后,唐蕃争夺的重点逐渐转移到葱岭以南地区。
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朝贡,唐几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察数次派兵讨伐,因地势险要,加之吐蕃进行援助,皆无功而反。
在公元747的时候,唐玄宗下诏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在此次战役中,高仙芝智勇双全,不仅让吐蕃援军无法救援,还迫降了小勃律王,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唐军声威大震,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都震惊投降归附了。
此役过后,高仙芝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但是事情没完,打跑了吐蕃,又来了个阿拉伯帝国。
公元749年的时候,吐火罗叶护失里怛伽罗上表请求唐朝出兵,高仙芝奉命出军。从安西到竭师国的距离还要远于小勃律,由于有了第一次远征的经验,高仙芝这次准备更加充分,加上形式对唐军有利,唐军的行军虽然艰苦,但却很顺利。在公元750年的时候,高仙芝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三月十二日,唐廷册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朅师王。
过这两次的征战,使唐朝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唐朝也发展到了其顶峰。同时高仙芝也为自己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吐蕃和大食誉为山地之王。高仙芝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的一个弱点就是贪婪,这个弱点在他处理民族关系时暴露无疑。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也正处于不断扩张的鼎盛时期,中亚的安国、火寻、戊地、石国、吐火罗等国屈服,让它们按时交纳沉重的赋税。唐与大食在争夺西域的统治地位时发生了矛盾。由于唐朝在西域实施了有效的对策,有效地遏止了大食向东继续扩张的势头。当时由于唐玄宗有好大喜功,使唐朝边帅经常不顾大局,肆意作成作福。西域的边帅也不例外。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国的关系,从而导致边疆出现不稳定的局面。
由于高仙芝贪婪的性格,导致西域诸国叫苦不堪,大唐在西域统治力急剧下降,“由是西域不服”。石国王子逃到诸胡部落,将高仙芝欺诱贪暴之事遍告诸胡昭武。诸胡部落大怒,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
后来就爆发了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帝国的正式交锋,此次战争高仙芝共率领两万大唐精锐和一万雇佣仆从兵,而阿拉伯帝国方面共排出了20万军队,阿拉伯帝国原计划是消灭高仙芝的部队之后继续向东,攻占西域乃至占领大唐帝国。
但是怎料高仙芝虽然贪婪,但是能力没得说,那一万雇佣兵虽然背叛了大唐,但是高仙芝依旧让阿拉伯帝国军队损失了超过7万军队,而高仙芝自身的损失也高达一万(战死加被俘),最终逃回大唐的不足万人。但是阿拉伯帝国也不敢在进攻大唐了。
怛罗斯之战后,高仙芝被解除了安西四镇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节度使一职由王正见担任。第二年王正就死了,这个节度使就让高仙芝曾经的下属封常清接任了;而几年后,高仙芝被封为封密云郡公。
后来唐朝渐渐腐败得千疮百孔,皇帝不理朝政,奸相横出,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败坏朝纲。在公元755年的时候,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进攻。
大唐军队虽然精锐,但基本都是边军,中原内部太平的太久了,很快就被安禄山马蹄踏平,李隆基深受震动,急忙下达一系列措施,如命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赶赴洛阳募兵迎战。
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右等兵,又出禁中钱召募了关辅新兵,计5万人。高仙芝从长安出发,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命边令诚为监军,进屯陕郡。
但是安禄山兵势已成,加上安禄山本来就是一员名将,封常清所募之兵毫无战斗经验,连战连败,高仙芝最后只得退守潼关,守住关中最后的屏障。唐玄宗听说封常清兵败,便削其官爵,让他以白衣在高仙芝军中效力,高仙芝命封常清巡监左右厢诸军,以助自己。
高仙芝率军东征时,监军边令诚曾向高仙芝建议数事,高仙芝不从,使边令诚怀恨在心。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入朝奏事,向玄宗反映了高仙芝、封常清败退之事,并说:“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听了边令诚的一面之辞后,大怒不已,派遣边令诚赴军中斩高仙芝与封常清。
公元756年,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而后高仙芝也难逃一死。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当时名将,他们的被冤杀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后,安禄山更是无人能够遏制,不过安禄山再怎么不可一世,也是被堪称BUG的老爷子郭子仪给灭了,实乃是命数也,而后郭子仪老爷子又保了大唐数十年太平,但大唐已是病入膏光,各个节度使拥兵自重,大唐渐渐步入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