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西晋国祚51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

西晋国祚51年,为何如此短命?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天下人信仰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不仅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还统一了天下

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一统王朝,却仅仅只存在了51年(不算东晋),便走向了覆灭,成为了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短命王朝

西晋为何如此短命?或许从司马家篡权那天开始,就已经为它的“短命”结局埋下了伏笔

因为司马家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天下人的信仰

司马懿给曹魏打了大半辈子工,先后辅佐过曹操、曹丕和曹叡这三代帝王,身居高位。

但是显然,司马懿的野心可远远不止于此,他不甘心仅仅只是位及人臣,他要的是整个曹魏政权

魏明帝曹叡,曾临终托孤,将当时还年幼的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让二人共同辅政。但是很显然司马懿为了权利,最终选择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政权

可即便没有曹爽的步步紧逼,高平陵之变也会发生,只不过曹爽的介入,让司马懿的政变来得更早了一些。

司马懿的此番背信弃义,无疑开了个“好头”,打开了司马家后人道德上的束缚,为他们一家进行篡权夺位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司马家族后来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比司马懿行为更恶劣的,当属他儿子司马昭的“弑君”。

虽然亲手刺杀曹髦的人是成济,但成济杀曹髦是受贾充指使,而贾充本就是司马昭的心腹,所以无论司马昭是否真有“弑君”之心,但曹髦死于他的手下,他难辞其咎。

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昭在听闻曹髦被杀后,当时便惊吓得扑倒在地,并念叨着:

可见司马昭心里也很清楚,“弑君”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为平息众怒,亲手杀死曹髦的成济虽被灭三族,但他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而司马家族的势力却再一次得到巩固,但是却成为了司马家难以抹掉的政治污点。

也难怪司马昭要感叹一句“晋祚不长”,真真是神预言家。

在曹魏与西晋之前,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汉朝提倡的便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与主导地位。

其中,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的基础架构,也是封建礼教之下,所提倡的道德标准。而这一标准在汉朝的推行下,早已深入人心,是众多士族的做人准则和道德信仰。

它要求为臣者需服从于君,为子者需服从于父,为妻者需服从于夫。同时也要求为君者,为父者,为夫者也理应做好表率。

反映的是封建社会之下,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理应遵守的道德准则。

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人交往关系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夫子甚至还提出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君臣臣等等伦理道德观念。

正因为儒家所提倡的这种道德思想和秩序,有助于当时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巩固皇权,因此汉朝才会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独尊儒术。

说直白点,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和规则应该是怎样的?无非都是统治阶层说了算。

但是很显然,在汉朝存在的四百年时间里,儒家所建立的社会到道德秩序和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很多饱读诗书的士族,更是将儒家思想奉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这种影响有多深呢?举一个典型例子,荀彧当初尽心竭力辅佐曹操,但为何曹操想要篡汉的时候,荀彧就跳出来反对了?

因为荀彧自始至终都是忠于汉室的,于他而言,他一日为汉臣,终身为汉臣,即便时过境迁,他依旧将自己永远视为汉臣,也始终将曹操视为汉臣。

而他帮曹操只是想要“匡扶汉室”的,不是让曹操来取而代之的。

这便是荀彧对于儒家“君臣思想”的体现,是为“忠”。足以看出,汉朝统治,儒家道德秩序,对于像荀彧这样的士族影响有多深了。

而司马懿的篡权夺位,背信弃义,与司马昭后来的“弑君”,都是违背君臣之礼,是“不忠”“不仁”“不义”的表现

不仅违反了儒家的道德秩序,也对皇权和儒家思想带来了巨大冲击,将人们的三观和信仰震碎一地

所以后来司马家也无法再将“忠”作为立国之本,而是选择了“孝”,于是才有了后来的

司马家挑战权威,摧毁信仰的种种恶劣行径,也让司马家族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短命而亡。

司马一族的“篡权夺位”与“得位不正”,也从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

人心尽失,没了“忠君”与“诚信”,何谈立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天下人,君臣,司马懿,道德,信仰,曹操,汉朝,司马家,儒家,晋国,曹髦,司马懿,司马昭,荀彧,司马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天下人,君臣,司马懿,道德,信仰,曹操,汉朝,司马家,儒家,晋国,曹髦,司马懿,司马昭,荀彧,司马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天下人,君臣,司马懿,道德,信仰,曹操,汉朝,司马家,儒家,晋国,曹髦,司马懿,司马昭,荀彧,司马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