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的阳光已有些许热烈,彼时被绑在刑台上的王黼眨了眨眼,眯着眼睛看了看炽烈的阳光,他想到,这大概是自己最后一次望向太阳了吧。
随着小厮的一声午时已至,侩子手拎着把铜环大刀向跪趴在铡刀上的王黼走来,铜环与大刀不断碰撞而发出的清脆的铃声像极了死神的脚步,恐惧感开始将王黼慢慢包笼,他不敢面对,只好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王黼,少年貌美,能说会道,极其擅长揣测他人心理,再上一些文学底蕴,王黼就成了北宋的名人——窃国六贼之一。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王黼的“能言善辩,才智出众,巧言令色”,“风姿尤美,极辟易便,面如黛玉”。
简而言之,就是王黼长的帅,会说话,有情商,文学底蕴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点,毕竟也是在那时能考上进士的人。光看以上这些条件,王黼绝对是具有成为一代名臣的条件的,可惜他没把自己的优势用对地方。王黼每天思考的不是怎么献言献策做于国有利之事,而是怎么曲和逢迎执政者,怎么让自己支持的人上位,怎么给自己捞得更多的好处。
那么王黼到底有多贪呢?比之和珅又如何呢?
和珅是乾隆时期有名的贪官,他勾结内外,卖官鬻爵,中饱私囊。不但在家中私库、地窖藏金,还在墙体内打造了隔间,将其贪污受贿所得藏于墙内。
在和珅被抄家时,他的财产大概有九亿多两白银,而当时整个国家一年的税收也不过几千万两白银。可想和珅之贪污程度,故而嘉兴皇帝一执掌了大权,第一个开刀的就是和珅。
随着和珅被赐死,嘉兴皇帝不但解决了贪腐问题,还利用和珅的家产弥补了财政赤字,使得国库充盈,以致坊间都流传着一句话,和珅倒台,嘉兴吃饱,可想而知和珅到底有多贪了。
但王黼比之和珅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王黼本只是一编撰,后结识同僚何志,并借助其父的关系连升三级,开始进入中央。恰逢彼时的中央权力交接,皇帝不喜欢现任宰相,意欲提拔蔡京。
而王黼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经常在朝堂之上顺着宋徽宗的意思献言,充当宋徽宗的口舌,替宋徽宗讲一些他不太方便说的事情,达成宋徽宗意志的同时,也卖了新任宰相蔡京一个面子。
至此,得到了皇帝与宰相两位宋朝最具分量的人物的赏识之后,王黼的仕途可以说是一番风顺。在其身居高位后,更是彻底放飞了自己,不但公然站出来反对太子,亲自上场与太子党打擂台以助力自己所看重的皇子。
此外,他还亲手策划了“花石纲”导致民变,水浒传中宋江与方腊起义之事也是源自这里。
当时为了迎合皇帝而搜集来的天下珍宝,其实大部分都进了王黼的口袋。
对于地方官吏进贡给皇帝的宝物,王黼都会自行先审查一番,对于那些特别的珍贵的,他会直接转交给皇帝,但对于那些稍微普通一些的,负责主持工作的他就会以各种名目将其“损毁”或“丢失”,而后将其全部送入自己的府中。
但要知道,天下奇珍总是少数,大部分的宝物都是进了王黼的口袋,这种行为较之和珅还要大胆。
但使王黼得以遗臭万年之事并不在此,而是王黼当时作为宋朝使者前去与金朝谈判,他奢华的生活习惯与谈笑间的挥霍都被当时的金人看在眼里。外加没什么真才实学的王黼以为付出一些财物就能满足金人的胃口,故其对金人的条件大肆许诺,使得金人大感自己要少了的同时也对中原的富庶起了窥伺之心。
随后几年,被王黼勾起了贪欲的金人悍然发动战争,侵入宋朝北域,掳走二帝与无数妃嫔公主,靖康之耻从此被深深刻在了宋朝的骨髓里。
而王黼就是这一切的祸首之一,他窃国财于己用,打压忠良,鱼肉百姓,还引来外敌入侵,是宋朝窃国六贼之一。
这般作恶多端的王黼自是无法善终,在靖康之难后,南宋建立,新帝登基,不管是民心所向还是为了给自己登基立威。在宋钦宗的暗示下,当时的开封府尹查办了王黼,并将他的罪行与罪证全部公之于众,一代巨贪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