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清明上河图》:宋朝“前现代社会”背景画面后,究竟藏着什么?

《清明上河图》:宋朝“前现代社会”背景画面后,究竟藏着什么?

宋朝是一个很繁华的朝代,商业、文化相比各朝代都是佼佼者,与其他朝代冷酷严峻的皇帝不同的是,宋朝的皇帝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富有人情,市井百姓的日子在如此宽松的制度之下也要更加惬意。正是因为如此自由,这个朝代自然会散发出其与众不同的魅力,衍生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总体看来,宋朝不像其他朝代那样沉迷封建礼教,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宋朝称为“前现代社会”。因此涌现出了众多豪放派、婉约派的诗人、词人,是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朝代,在这样的环境下便自然展现出一幅繁华的景象,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知其貌。

一、《清明上河图》中繁华夺目的汴京城

1、繁华之都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城清明时节的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表现了汴京当年的繁荣景象,也高度体现了北宋都城的繁荣经济,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民风习俗与日常社会生活。观赏这幅画的全貌,能够大致了解到北宋的都城是怎样的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状况。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能从这幅画的多方面研究北宋的文化、政治、经济发展。以及画中所凸显出的问题也值得深思。

2、祥和之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一座长桥,长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摩肩接踵,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各自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桥的西侧有一些商贩正贩卖着货物。货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杂货。有卖茶水的,有卖小玩意的。有的跳着担子往来叫卖,有的在酒肆边与友人畅饮。到处都是繁荣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还有许多游人在桥上欣赏着风景,有的嬉戏打闹,有的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汴河上航行的船只有很多,有的正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行驶在河中央。有的大船承载了太多的货物,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前行。画面的中央,有只载满人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即将穿过。

就在这时,这只大船上的人突然骚动起来。有的站在船杆之上,将船帆落下;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桨;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能够从桥底通过。这一紧张的场面,使得所有人精神高度集中,目光也全都聚集在一处。

内容丰富,人物众多,规模宏大,此前少有。从画卷中可以看到人们平时生活的景象,从城中到城外,来往的人们络绎不绝,给研究北宋文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整幅长卷布局精密,笔触细腻,处处体现着画家一丝不苟的观察,细致入微的高超画技既体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又体现了民风的淳朴。

二、繁华背后的隐藏秘密

1、此中有深意

长期以来,《清明上河图》的内涵引发人们好奇并深入研究。更多的人希望把这幅画定义为对繁华盛世的歌颂。此画传世已久,画卷被历朝历代收藏之人临摹,历朝统治者往往更中意于"清明"二字,将其当作歌颂自己的统治下时代的繁盛。然而,画作究竟有何深意,张择端画这幅的缘由是什么,有太多的未解之谜需要解开。《清明上河图》全图824位人物。

看似平静的闹市,实则充满杀机。画面正中央,舟楫密布的汴河中,一艘看似普通的船正准备穿过长桥时,却来不及放下船帆,似乎快要撞上长桥,船上的船夫手忙脚乱,岸边的看客大呼小叫,处处都是一片混乱。

《清明上河图》处处写实,画中慌忙放船帆的一幕却如此不合常理,与其他平静的生活相对比,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令人不禁心生疑惑。正是这一事故,将桥头两岸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一处,就在此时,在行人摩肩接踵之际,或许金、高丽、西夏各国的间谍,刺客已经潜伏入画。佯装、埋伏在各个楼阁小巷之中,静待着时机,拉开北宋帝国覆灭的序幕。

2、无法改变的命运

一眼看去,《清明上河图》所要表达的是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然当画作完成不久,北宋帝国已摇摇欲坠。《清明上河图》中隐藏着画家所留下的千古奇局,祥和之中隐藏风雨,贩夫走卒之间又是否埋伏着决定历史命运的重要人物,祥和之下有一股诡异沉重的气氛,弥漫在汴河上下。或许只有作者知道,一场浩劫即将席卷而来将北宋推下万劫不复。

最巧合的是这幅歌颂太平盛世的传世名画完成不久敌军就进入了北宋境地,大举攻城,烧杀抢掠,北宋繁华一夕散尽。这幅画成为了北宋帝国的盛世绝影。

三、盛世之忧

1、繁华下隐匿的忧虑

细细观察画卷中汴河上航行的漕船,并没有官兵守卫,这明显是私家漕船。而在北宋,许多画作中都体现出了运粮的场景,但与《清明上河图》不同的是,那些画作中运粮的场景无一例外都有官兵护卫,体现了朝廷对漕粮的控制。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11条运输粮食的私人漕船,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当时存在的官粮危机。

防火楼

此外,从画卷中没有看到任何驻防,汴京成为一座没有保护机制的都城。据史书记载,由于汴京绝大多数建筑都为木质结构,因此防火措施相当严格,百姓不得在半夜时分私自点燃火烛,若要夜间用火,必须获得官府批准才行。

此外,各处均设有一座防火楼,而画卷里唯一的一座防火楼已无人守卫。官兵也懒懒散散的吃喝享乐,丝毫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

显而易见的是,守卫懈怠也是画卷中想要体现的危机之一,据史书记载,宣和初年,宋朝皇宫就发生过一次大火,整个宫室的一半都尽数毁坏。使得许多宫人没有了居所。这正体现了宋徽宗时期非常不重视城防的问题。

除此之外,税务所门口因重税发生的争执;朝廷公函送往外地的第一站的递铺门口慵懒的官兵;卷末前宫中御医赵太丞家专治酒伤所反映出的酒患成灾;都在折射出宋徽宗时期的北宋所存在的深层危机。

细看画卷中,有一张盖在车上写满了字迹的布,在城门外和城郊共出现过两次,令人瞩目。结合史实。在崇宁元年,宋徽宗曾下诏亲自书写党人碑,废黜苏轼旧党与元祐学术,据此推断,画中那些盖布可能是从衙署或宅第拆除下来的旧党之作,被拉往郊外处理。残酷的派系斗争,也隐藏于图中。

2、大势所趋

整幅画卷中处处都显现着北宋所存在的隐患,并不是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一派祥和之景。有史可寻的是整个北宋,谏议制度相对开放,皇帝会听取大臣们的意见,无论其职位高低都可向皇帝提出自己对于国家问题的建议。

流民图

神宗年间,郑侠派人所画的一幅《流民图》,使得宰相王安石下台和新法的中止。有前例可循,那么猜测,张择端是否也别出心裁的想通过这民俗画中隐藏的问题来向宋徽宗进谏,然而当时已距北宋覆灭不到20年,喜好玩乐与爱好精巧工笔画风的宋徽宗,断然不会喜欢《清明上河图》。

因此在收到画没多久,皇帝便将它赐给了大臣。就这样张择端的心血没能得到理解。皇帝依旧按部就班的统治着他的国家。最终在大势所趋之下北宋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虎视眈眈的各个周边小国也向宋朝步步逼近,曾经繁盛一时的大宋就在这样的遗憾下土崩瓦解,就这样结束了曾经那样辉煌的存在,的确令人惋惜。

四、结语

《清明上河图》中更深刻的内涵还有待继续考证,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又会有新的解读,我们身处在历史长河的下游,很幸运的是能够以史为鉴。《清明上河图》这幅传世名作产生的时期如此特殊,它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北宋面临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动摇了国之根本。我想,作者想表达的一定不仅仅是北宋的繁华,或许正如许多人所猜想的那样,是想向世人传递些什么吧。

可悲可叹的是,北宋的国运已到了结束之时,以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这是大势所趋。纵使宋朝处在那个虎视眈眈、四面受敌的年代,也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安排,是无法改变的。至少北宋曾经辉煌过,它的经济,军事都为后世称赞。前人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学习。从此画中更能了解到我国古代画作之精妙,其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或许这一个个人物都有他们的名字,都有一个个未完待续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探索。

抛开画作的深意不谈,单从画上至少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曾经拥有的景象,画中栩栩如生的人物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北宋市井之中,仿佛可以听见熙熙攘攘的人潮涌动声、话语声,令人神往。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解开《清明上河图》这幅神秘画作的全部密码。

参考文献:

1、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

2、冶文彪《清明上河图密码》,北京联合出版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都城,画卷,社会,汴京,宋朝,画面,朝代,清明上河图,背景,景象,消息资讯,宋徽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都城,画卷,社会,汴京,宋朝,画面,朝代,清明上河图,背景,景象,消息资讯,宋徽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都城,画卷,社会,汴京,宋朝,画面,朝代,清明上河图,背景,景象,消息资讯,宋徽宗,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城,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