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梦-明朝海禁令

朱元璋的桃花源之梦-明朝海禁令

朱元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根君王。从贫民翻身做了开国皇帝的,除了刘邦,也就只有他了。朱元璋身世凄凉,父母兄弟皆死于饥荒,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的暴政。朱元璋的称王之路曲折坎坷,在一手打下的江山面前,他当之无愧,却始终心有余悸。因为少年经历的影响,朱元璋梦想之中的国家,就应该是"鸡犬声相应,老死不相往来"的简朴的小农社会。于是,当沿海倭寇已经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开始发展时,便给了朱元璋颁布海禁令的先决条件。

朱元璋设立海禁令的原因

建国伊始,最重要就是清除反抗势力,收拢人心。当时,元遗留的残余势力大多盘踞在沿海的岛屿之上,随时准备勾结外国势力推翻初生的明朝。这些元朝遗留不仅仅以财富吸引人力,勾结沿海的浪人、商人或者武士形成小集团,在我国的沿海地区肆无忌惮地走私,掳掠、骚扰百姓的日常生活。

朱元璋出身农村,有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在他心中,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就是他的理想境界,如果真的可以实行,他甚至考虑过废除货币制度和商品交易。朱元璋的这种心理,其实体现在他执政的方方面面。明初的军队实行"卫所制",官兵们在自己的驻地上面耕地种粮,自给自足;朱元璋下令修建南京城墙之时,所用的砖瓦都是从全国各地烧制好运送到南京的,朝廷所用的纸张,也是如此,由各地制造再千里迢迢送到皇帝和官员的手上。

因为靠着起义建立国家,他生怕自己的子民受到外国人的挑拨,或是联合外国势力反抗他。所以,他认为只有不断收缩对外联络,才能巩固明朝的统治。随着君主专制统治的不断强化,海禁令是必然出现的结果。另外海禁令也对沿海商人的行为做出规范,朝贡贸易有了保障。

海禁政策的颁布和实施

《明史》之中的一句话完全概括了当时海禁政策的严苛——"寸板不许下海"。明朝刚刚建立,朱元璋就已经开始紧急部署他的"桃花源"。在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罢太仓黄渡市舶司"。四年后,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的重要港口正式封禁,禁止船舶出行。

因为皇室和朝廷官员们对于海外商品的需求,朱元璋并没有完全截断中国和国外的通商往来,仅仅有少部分的朝贡贸易还在进行,为皇亲高官购买稀有珠宝、香料等等国内所没有的商品。后来随着沿海地区海盗的猖獗,朱元璋再度下令不允许国内沿海的百姓与外国人往来。这条禁令不仅仅针对和明朝矛盾日渐深刻的日本,也使得东南亚各国的商人们断绝了和中国的上午往来。

洪武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朱元璋几度重申不允许国内百姓和国外进行贸易,民间禁止使用国外进口的香料以及各种货物。朱元璋对于海禁的执念,让他一再颁布政策。到了永乐帝时期,朱棣完全继承了朱元璋的海景政策,并且更加严苛,沿海百姓甚至不敢靠近海边,集体搬迁,谈"海"而色变。

而倭寇的泛滥并没有因为朱元璋的海禁令而有所收敛,到了十六世纪初期,倭寇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嘉靖年间,倭寇的行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明朝百姓的生活。

朝严苛的海禁制度也在此时被迫放松,而不久之后,因为明朝和日本因为争贡出现了纠纷,嘉靖帝终于还是下令重申海禁制度。一直到嘉靖后期,在官民的努力之下,倭寇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但海禁制度依然森严。因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对海外贸易的需求,社会各阶层开始要求开禁。一直到了隆庆元年,福建巡抚上书请求中央下令解除海禁制度,推动贸易发展。明朝海禁才终于打开了一个豁口,在东西海允许民间的海外贸易。

桃花源终成牢笼

朱元璋大概永远都不会想到,自己只是希望一个自给自足的"安稳"国家,最终却换来无数恶果。当朱元璋想着如何将各地的城墙砖瓦一片片千里迢迢送到南京之时,他从未想过可以就近制造一个造砖的工厂;在他的士兵们一边操练一边种地,半兵半农看似什么都不用朝廷操心的时候,他没想到这些战士到了明朝后期就和民兵没有什么两样,战斗力太弱,不堪一击。

朱元璋立下的海禁令,他的儿子朱棣曾经公然"反抗"过一次,这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郑和下西洋如同一场政治作秀。世人皆知朱棣是为了对外宣扬大国威名,他既没有想过殖民,也没有想过通过这难得的机会进行海外贸易。于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航海,成为了一场劳民伤财的大游行。

郑和西洋没有让明朝政府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即便朱棣如此热衷于此事,明朝官员们也已经是暗自叫苦。后因为紫禁城三大殿在刚刚落成之后遭遇了雷击,大臣们借此大肆渲染,说成是提醒朱棣的天谴,逼得朱棣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动。

海禁,虽然不是明朝经济困窘的根本原因,但也让明朝断了一条基本的财路。虽然明朝的耕地面积相比于宋朝要多出许多,粮食产量也得到了提升。但就国家收入来说,明朝根本比不上宋朝。明代的财政收入最多的一年为白银两千万两,可以购买当时大约三千万石大米。而就南宋而言,中央财政收入大约在一亿石大米左右。朱元璋想要以农业兴国,自给自足,但他没有想过,宋朝中央的财政收入,只有小部分来自于农业。宋熙宁十年,中央财政收入之中的七成来自于工商业,而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占到了15%。

明朝后是真的穷,皇帝越穷,越想着怎么从农民手中收取税收。奈何农民也是紧巴巴得过日子。到了明朝末年,"三饷"制度成为了农民的噩梦,终于捣碎了农民对国家的最后一点依赖和留恋。但即便如此,明朝也不过从农民身上搜刮了二千万余两白银。

如此看来,朱元璋的桃花源梦想不仅仅没有给自己的百姓和子孙留下一个安稳的基础,却埋下了无数隐患,成为了后代皇帝思想的牢笼。

海禁令的影响

海禁令颁布之后,推动了明朝的朝贡贸易的繁荣。朝贡贸易在中央的支持下,几乎是海外贸易的垄断,顺风顺水地发展。也因为对海外商品的限制,国内手工业发展达到了高峰,手工业从业者的分工更加细化,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朱元璋治理倭寇为借口,但单单靠海禁令,始终没有真正起到防止倭寇的作用。从侧面来说,海禁令反而加速了倭寇的滋生。因为限制沿海百姓的捕鱼和对外商业行为,强迫他们种地还增加了赋税,他们没有了维持生计的出路,穷困潦倒之下才靠抢劫养活自己。

海禁终究只是朱元璋的一厢情愿,从长远来看,它让中国的社会陷入了死板而停滞的状态,无法获取到国外的资源,也终究让老朱家越来越穷,养不起官兵,丢了天下。

参考资料

安韦娟——《明太祖朱元璋的法律思想》,兰台世界

侯杨方——《明朝为何实行海禁的真相》

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

王华锋——《"开海"抑或"禁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倭寇,因为,明朝,朱元璋,桃花源,海禁,贸易,百姓,禁令,朱棣,消息资讯,明朝,海禁令,朱元璋,海禁,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倭寇,因为,明朝,朱元璋,桃花源,海禁,贸易,百姓,禁令,朱棣,消息资讯,明朝,海禁令,朱元璋,海禁,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倭寇,因为,明朝,朱元璋,桃花源,海禁,贸易,百姓,禁令,朱棣,消息资讯,明朝,海禁令,朱元璋,海禁,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