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打通了唐朝与中亚诸国的联络通道,使得唐朝重新获得了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此举极大地打击了另一个劲敌吐蕃扩张的野心。
高仙芝此举,令吐蕃很是不甘,于是便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羯师国去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
玄宗知道后,大为生气,决定给羯师国一点颜色看看,便把平定羯师国的任务交给了高仙芝。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率兵出征,不费吹灰之力便击败了羯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将羯师国彻底置于了大唐的控制之下。
至此,高仙芝之名,已经是威震中亚。
然而,随着日渐身居高位,高仙芝身上的缺点也日益暴露。
他虽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却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残忍好杀,二是贪财好名。随着官职的增长,他内心的杀戮欲与占有欲也在日渐膨胀,以至于使他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中遭遇了惨败。
当时,随着大唐帝国在中亚的势力不断壮大,位于中亚锡尔河流域的一个名叫石国的国家,便产生了依附之心。
于是,他们便派遣使臣找到高仙芝,请求与大唐签署和约。对于石国的有心依附,高仙芝倒是表现得很大气,一番交谈下来,很愉快地答应了石国的请求。
看到高仙芝如此好说话,使臣便高高兴兴地走了。但此时的石国使臣怎么也不会想到,自从他踏入高仙芝军营的那一刻起,在高仙芝眼里,他们石国就已经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这所谓的和平条约,也只不过是高仙芝的权宜之计罢了。
因为在高仙芝看来,弱小的石国就是给自己送上门来的军功,这样一块到嘴边的肥肉,他岂有不吃之理?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直接撕毁与石国的和约,亲自带兵入侵石国。
高仙芝的突然到来,打了石国君臣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在这之前,他们还沉浸在那纸条约所营造的和平幻梦之中,根本没有想到高仙芝会带兵入侵,也就没有防备。
高仙芝的有备而来,加上石国军事实力弱小,短短几天便被唐军打败了。
石国被高仙芝占领后,他将石国的国王、大臣、士兵以及所有青壮年俘虏都押回了长安。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两件令人诟病的事情:一是屠城,二是劫掠。
高仙芝不仅放任士兵屠杀了石国都城的所有老弱妇幼, 还将石国积攒的财富全部洗劫一空,其中仅钻石就有十余斛,黄金要五六匹骆驼来拉,其余的宝马和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更让人所不齿的是,高仙芝将劫掠来的财物没有上交给国家,而是全部装进了自己的私人腰包。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高仙芝发动这场战争,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所以,这场战争非但对国家无益,反而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为自此以后,大唐帝国在石国人以及所有中亚人心中的道义形象已经彻底崩塌了。
石国灭亡后,一位王子侥幸逃脱,为了替母国报仇雪恨,他奔走于中亚各国,到处控诉高仙芝的暴行,说他背信弃义,毫无人性。
这些中亚国家听了高仙芝在石国的所作所为,深知唇亡齿寒的他们立即组成了反唐联合战线,并派遣使者向黑衣大食求助,准备借助黑衣大食的力量,向东进攻大唐的安西四镇。
这一年,不可一世的高仙芝将迎来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这一年,幸运女神即将离他而去,而厄运之神将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这一年,高仙芝将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遭遇滑铁卢。
这座城市名叫怛罗斯。
他的对手,正是黑衣大食。
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当李渊、李世民父子忙着一统中原的时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正带着弟子从麦加出发,沿着红海沿岸,历经艰辛抵达麦地那。
他们在麦地那,开启了一个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时代,他们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惊人的战斗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向西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向东则把整个西亚和半个中亚收入囊中,扩张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并最终创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有名的阿拉伯帝国,也就是大食。
公元750年,也就是高仙芝灭掉石国的前一年,大食帝国发生政变,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由于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所以被称为“白衣大食”,而新崛起的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则被称为“黑衣大食”。
当高仙芝得知中亚诸国的反唐计划后,他决定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黑衣大食。
和上次灭石国一样,高仙芝对此战充满了信心,在打法上,他依旧采用了自己的看家本领—长途奔袭。
然而,黑衣大食不是石国,它是一个足以与大唐相抗衡的帝国。这一次,高仙芝将遭遇他人生中第一次惨痛的失败。
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高仙芝集结了安西四镇的两万精锐,同时又征调了西域拔汗那国和葛逻禄部落的番兵,组建了一支胡汉混合的兵团,共计六万人。
随后,高仙芝与部将李嗣业、段秀实等人,率兵从安西出发,越过葱岭和大沙漠,经过三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同年七月抵达中亚古城怛罗斯。
为了保证此战的胜利,高仙芝几乎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老本。
当时,安西四镇统辖的兵力有两万四千人,他一下子抽调了两万,几乎可以说是倾巢而出了。再加上征调的四万胡人,使总兵力达到了六万,这也是他可以动用的全部兵力。
然而,相比于黑衣大食出动的兵力,唐军在人数上还是稍逊一筹。
按照史料记载,大食出动的兵力约十万人,其中正规军五万,雇佣军五万。
当高仙芝的大军快要抵达怛罗斯之时,提前得到消息的阿拉伯人就已经开始以逸待劳了。黑衣大食驻巴士拉的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令,命手下率数千人进驻怛罗斯加强防守,拖住唐军,为大军的集结赢得时间。
所以,当唐军兵临怛罗斯城下时,先机已失,战斗的主动权已经落入了阿拉伯人手中。
因为阿拉伯人既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又是以逸待劳,除此之外还是主场作战,拥有源源不断地补给,天时地利人和全占。想要从这样的敌人手中夺取怛罗斯,唐军恐怕要费一番周折。
在阿拉伯人的顽强防守下,高仙芝命部下对怛罗斯发起了进攻,但始终未能前进一步。双方就这样在怛罗斯城下僵持了整整五天,期间虽多次交战,但谁也没占到便宜。
时间在一点一滴流逝,局势对唐军越来越不利。拖得时间越久,唐军的胜算也就越小。
更为可怕的是,随着阿拉伯人援军的到来,其士气也变得越来越高昂。反观唐军这边,因为久攻不下,士气早已低迷不已。
到了第六天,随着黑衣大食的援军全部到达,他们主动对唐军发起了攻击。而唐军也不甘示弱,双方随即在怛罗斯两岸展开了决战。
至此,东亚与西亚最强大的两个帝国,在这里展开了硬碰硬的对决。
起初,唐军在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奋战。战斗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就在战争进行得最激烈的时候,唐军阵营这里却发生了变故,导致阵脚大乱,最终被阿拉伯人抓住机会,一举击溃。
这个变故就是葛逻禄部落。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们反水了。
这支占总兵力三分之一的胡人部落,在这个时候选择倒戈,无疑是往高仙芝的心口上狠狠捅了一刀,同时也在顷刻之间改变了这场战斗的结局。
随后,在葛逻禄部和阿拉伯人的前后夹击下,使得原本竭力苦战的唐军再也抵挡不住,随即全线溃败,两万多名唐军将士几乎全军覆没,只有高仙芝、李嗣业等几名将领在夜色的掩护下趁机逃离了战场。
然而,当他们逃到一处狭窄的峡谷中时,前方的道路已经被溃退的拔汗那士兵以及大批的辎重堵得水泄不通。
身为主将的李嗣业担心黑衣大食的追兵赶到,于是亲自挥舞着大棒击毙了一批拔汗那士兵和马匹,在自己人中间硬是杀开了一条血路,高仙芝才得以顺利通过。
不过,李嗣业的这一行为引来了段秀实的不满,他看到李嗣业为了逃命,竟然连自己人的生命都不顾了,极为生气,于是便大骂李嗣业道:“避敌先奔,无勇也;全己弃众,不仁也。幸而得达,独无愧乎?”
意思是:遇到敌人自己先逃跑,是为无勇;为了保全自己,抛弃士兵,是为不仁。就算你侥幸逃脱,能不感到惭愧吗?
正在杀自己人的李嗣业被这番话给骂醒了,他惭愧不已,随即把刀一横,掉转马头,和段秀实一起去找生还的士兵。
随后,他们二人聚拢了数千人,一边抵挡追兵,一边撤退,最终将这数千人全部带回了安西都护府。
历史上著名的怛罗斯之战,最终以黑衣大食的全胜、唐军的惨败而落下帷幕。
事实上,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并非唐军的战斗力弱于大食军队。相反,唐军在劳师远征的情况下,还能和大食军队打得不分胜负,给了对手极大的打击和杀伤。
所以,这场战斗唐军败就败在:一是兵力上的悬殊,六万对十万,这是唐军战败的主要原因;二是葛逻禄部的临阵倒戈,给了唐军以致命一击。
最后,面对大食这样的对手,高仙芝仍然采用了过去那种长途奔袭的作战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
因为,深入敌境客场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冒险行为,只有像石国那种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国家,才适合用这个策略。而面对黑衣大食这样的战争经验丰富的强敌,再采用长途奔袭的策略,必然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缺少补给以及援军,或者情报工作不到位等等,各种弊端存在的情况下,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唐军想要拿下怛罗斯的可能性就会为零。
而唐军在怛罗斯战败后,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是中亚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因为短短几年后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自顾不暇,不得不放弃对中亚霸权的争夺,再也无力染指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原本依附于唐朝的中亚诸国也转而臣服于阿拔斯王朝。
从此,华夏文明彻底推出中亚,这一地区开始了整体伊斯兰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