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陈小鲁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按自己意愿尊严死,却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陈小鲁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按自己意愿尊严死,却因病发突然未启用

人的一生要经历生老病死,我们选择不了自己如何出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却可以选择如何有尊严的死去,但事事不可都如愿,总会有意外先到来。

而陈小鲁对自己的临终事宜早有交代,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有尊严的死去,却因突发疾病未能启用。

陈小鲁

大将之后

说起陈小鲁,不少人并不知道他是谁,而说起陈毅,相信大家都知道,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而陈小鲁就是陈毅元帅疼爱的小儿子。

小鲁这个名字是陈毅元帅给取的,一方面取自孔子的一句名言“登东山而小鲁”,另一方面则由于当时陈毅元帅为山东野战军司令,所以蕴含着全取山东的雄心壮志。

由此可见,陈毅元帅对这个小儿子寄予了多大的厚望,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刚开始,他却差点被母亲送给了别人。

原因是陈小鲁母亲在怀他的时候,家里已经有了两个男孩,所以一家人一心希望第三个是个女儿,这样父母儿女双全,两个哥哥也有了个可爱俏皮的妹妹,结果却还是个男孩。

就这样,因为第三个孩子仍然是个儿子,所以母亲起了送人的念头,好在当时的军部家属助理员来得及时,改变了陈小鲁被送人的局面。

渐渐地,陈小鲁长成了帅气的小伙子,这个差点被送人的孩子,成了父母疼爱的儿子,即使已经20多岁了,父母还是习惯性的称呼他为“小羊”,只因他是喝羊奶长大的。

由于父亲的严厉教育,家里红色文化的熏陶,从小到大,陈小鲁都非常谦虚,质朴,节俭。

8岁的时候,陈小鲁跟着父母举家搬迁到了别处,到了10岁,他每天自己乘公共汽车上下学,身上从没佩戴过贵重物品,衣服也总是穿着两个哥哥穿剩的旧衣裳,直到高中也是如此。

从校园走出来后,进入部队的生活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锻炼。

在部队里,他与其他战士同吃同睡,一起干活,劳作,经常累得翻不了身。

这样的生活,让陈小鲁觉得充实,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而这样的生活,也让他感受到了昔日父亲的辛苦,明白了作为一名军人的不易和自豪。

军旅生活养成了他坚毅的性格,不服输的精神,也培养了他安静,淳朴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续到了老年。

陈小鲁的优秀,是毋庸置疑的,而常言道:优秀者能够互相吸引。

所以,在他人生旅途中,吸引到了另一位开国元勋的女儿——粟裕的女儿粟惠宁,他们二人喜结连理,父辈的情谊延续到了子女之间。

此后的岁月,夫妻俩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生活上相敬如宾,工作中相互鼓励,相互交流,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无坚不摧的小家庭。

晚年的陈小鲁,与妻子在岳父的老宅里平静的生活着。

但老一辈的陆续离开,让陈小鲁对于生活和生命有了新的定义。

牵挂思念

对父母的牵挂,对哥哥们的思念,无时不刻不在牵动着陈小鲁的心。

在部队的日子里,不准写信,不能联系,他只能在通过报纸才能见到父亲零星的消息。

1970年末,陈毅元帅被查出患了直肠癌。

做了手术后,感叹时日无多的陈帅对自己儿子的思念愈发强烈,于是对陈锡联说希望让陈小鲁回家一趟,自己可好久没见到他了。

陈锡联

一个多月后,陈小鲁被批准回京探亲,到了家门口,看着自己从小生活过的地方,涌现出了无限感慨。

当他踌躇着走进阔别多年的庭院,就看到父母相互搀扶着走出屋门迎接自己。

陈小鲁看着看着手术后的父亲苍老的样子,消瘦的身形以及母亲花白的头发,此刻,泪水再也忍不住了。

一家三口久别重逢,喜不自禁,互相拥抱在一起。

坚毅的陈小鲁不禁泪流满面,许久的别离,内心的酸楚和漂泊,终于在见到父母那刹那有了依托。

此情此景,陈毅元帅也无法克制内心的喜悦,忍不住落泪起来。

但是,相聚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家三口的温情时光也没停留多久,陈小鲁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他背起行囊,毅然返回部队,继续为党发光发热。

1972年元月,当陈小鲁再一次回到了家中。

这一次,陈毅元帅已经在弥留之际,陈小鲁只能看着母亲一遍遍呼喊着父亲的名字。

陈小鲁看着父亲全身插着管子维持着生命,瘦弱的身躯无法和昔日那个俊朗威严的父亲联系到一起。

病痛无情地折磨着自己的父亲,陈小鲁感到无比痛心,可又无能为力。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

陈毅元帅的一生似诗歌一样慷慨激昂,又似画卷一般波澜壮阔。

而父亲的离世,给陈小鲁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尊严平淡

陈小鲁在父亲去世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亲眼见到父亲去世,内心受到创伤,后来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才慢慢走了出来。

这些经历让他决心推广生前遗嘱,他想要有尊严的死去,不想和父亲一样,在病痛折磨中黯然离世,也不想再经受第二次创伤的痛苦。

生前遗嘱就是在患者还健康或者意识清醒的时候,向患者说明在自己感到不可治愈或者医院已经无法常规救治的时候,在临终前需要或者不需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文件。

院方可以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之后,采取与其相配套的缓和医疗,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痛苦,避免二级创伤,使其微笑着与世界告别,这就是所谓的尊严死。

尊严死与安乐死不同的是:安乐死是主动终止生命,促进患者死亡,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另类“谋杀”,而尊严死则是不促进死亡,尊重死亡规律,只提供放弃过度治疗的选项,这属于“临终关怀”。

陈小鲁的父亲,母亲,岳父,岳母都在解放军总医院去世,临终前身上插满管子,病床旁是医疗仪器的监视。

这样的举措虽然是在试图拯救长辈们的生命,可在明知挽回不了的情况下继续采取救治的方法,这在陈小鲁看来无疑是痛苦的。

而陈小鲁在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将来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所以他提倡推广生前遗嘱,要有尊严的死去。

这一想法在2013年6月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北京生前遗嘱推广协会”正式成立,陈小鲁任理事长,另一位开国元勋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任总干事。

罗瑞卿

协会成立后,不少名人、作家表示支持,纷纷向自己子女发表意见,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实现尊严死,不想浪费国家资源,不要进重症室,更不需要插管,电击等痛苦治疗。

所以说,“尊严死”在客观上节省了医疗资源,一定程度上尊重患者意愿,也使得其他需要急救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而生前遗嘱则给了患者选择的空间,“要或者不要什么医疗服务,”“希望用或者不用支持治疗,”“希望谁帮助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等等选择,来减少患者最后时间的痛苦,儿女们也少一些愧疚,医生也少担点责任。

在那个年代,医疗条件不发达,许多子女仍然希望治好长辈家人,而忽略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所以医生也全力救治,以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所以那个年代,患者们的意愿好像就没那么重要了,而现在,尊重患者意愿,减少痛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让垂危病人无痛苦的死去是一件非常符合自然规律的事,属于人道主义。

在推广生前遗嘱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陈小鲁却遭遇了意外。

2018年2月28日,因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陈小鲁在海南三亚301医院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他发病突然,以至于自己早有交代的临终事宜未能达成。

陈小鲁去世后,无数知名人士前来吊唁,追思老先生,感谢他为患者所做出的一切。

虽然实行“尊严死”,签署“生前遗嘱”在我国并无法律明确禁止或支持,并且尚在推行阶段,但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大家都在努力让生前遗嘱和尊严死的各项规则更加规范。

毫无疑问,陈小鲁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社会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能够做到尊重个人意愿,使患者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关怀,让其无痛苦的死去,是可敬的。

而自己在目睹亲人的痛苦后能够意识到过度治疗给亲人带来的痛苦是错误的,作为子女,有义务为他们减轻痛苦,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在不久的将来,“生前遗嘱”,“尊严死”或许会得到广泛的推广,会进入千家万户。

届时,再回望陈小鲁过去的努力,便可更加深切地知晓他的思虑之远。

不必有太过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不会有二次创伤的痛苦,这对于救治与被救治两者都是一种“解脱”。

一个积极、深远的举措倘若可以造福的是好几代人,那也是功德无量。

在此,永远怀念陈小鲁先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尊严,父亲,生活,陈小鲁,事宜,母亲,父母,儿子,意愿,陈毅,消息资讯,陈毅元帅,尊严死,陈小鲁,遗嘱,陈毅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尊严,父亲,生活,陈小鲁,事宜,母亲,父母,儿子,意愿,陈毅,消息资讯,陈毅元帅,尊严死,陈小鲁,遗嘱,陈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尊严,父亲,生活,陈小鲁,事宜,母亲,父母,儿子,意愿,陈毅,消息资讯,陈毅元帅,尊严死,陈小鲁,遗嘱,陈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