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刘伯温不阻止朱元璋灭掉日本,哪还会有后来的日本侵华呢?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将蒙古势力赶出中原,重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汉人王朝。以朱元璋不服输的气势,是绝不会容忍有其他小国敢骑在自己头上的,那么当年日本有多猖狂?竟让朱元璋执意要灭掉?刘伯温又为何要誓死阻拦呢?这其中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就派遣使者前往各国。一是表达和各国友好相处的想法。二就是告诉各国元朝已被明朝所取代,现在是朱家的天下。
当时其他国家都表示愿意称臣,但日本那边的人却并不在意朱元璋的国书,朱元璋对自己被无视的行为感到愤怒,但又得保留情面,于是第二年又写了封国书派7位使者前去。
使者到达日本后,将国书递给了怀良亲王,怀良亲王看到国书后感到自己被威胁,于是勇猛好战的他竟直接杀了我国的五位使者,放了两名回去告诉朱元璋他不怕威胁。回来的两位使者将这件事告诉朱元璋后,朱元璋自然是气得想攻打过去,但又不甘心。
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又派了赵秩出使日本,这次日本却是换了一种态度,连史书中都记载,“日本对秩礼遇有加,秩遂引其使入朝。”这也可以看出赵秩劝服日本花了好大心思,最后便是怀良亲王派和尚给明朝带来了很多的贡马和日本的土特产,并表示愿意称臣,还将倭寇所抓的70多个中国人全部释放。
朱元璋见到这种情况也很满意,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给日本的来使,以显示皇恩浩荡。本以为日本终于安安分分地被臣服了,却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情,让朱元璋想直接出兵灭了这个小国。
在朱元璋好生招待完日本来使,并派人送他们安全回到日本后。却不知道真正的日本国王并不是怀良亲王,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而真正的日本国王其实更加猖狂,对称臣一事更加不放在心上。
后来称臣的那几年,日本虽有过几次朝贡,但却并不是心甘情愿,态度依然十分猖狂,只是贪图明朝的赏赐而已。朱元璋虽看在眼里十分不爽,但也不大理睬。直到洪武十三年,日本再次来朝贡时,竟带了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奉丞相写的一封书信。要知道,两国的交谈,一般都是由各国的最高领导人动笔写的,而日本竟然由下属代笔,这毫无疑问是对明朝赤裸裸的侮辱,而且书信上还写得十分嚣张,朱元璋气得直接拒绝了日本的朝贡,而日本哪是安分的主。
到了洪武十四年,日本竟又不厌其烦地来了,朱元璋对日本简直恨得不能容忍,于是又再一次拒绝了日本的朝贡,并让礼部的人写了一封书信谴责日本不守臣道,史料中记载,
“王居沧溟之中,传世久长,今不奉上帝之命,不守己分.......自以为大,无乃构嫌之源乎?”
也就是提醒日本最好好好遵守臣子的本分,不然日本也别想好好待下去。
没想到日本一个小国,看到这封信不仅不担心,还很生气地写了一封信回应朱元璋,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
也就是把朱元璋也给骂了一顿,言语及其猖狂。
朱元璋看到后气得再也无法忍受,决定直接出兵干掉日本,洗刷之前的耻辱,当时的将军也同意攻打日本,可刘伯温却极力劝阻,这是为何呢?
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便是元朝的忽必烈曾两次攻打日本,结果皆以失败告终,这也大大地伤害了国本。蒙古人在大陆上先后灭掉了几十个国家,可谓是强大到前所未有。
于是在建立元朝初期,忽必烈为了恢复与各国的朝贡体系,就派人带了一封言语傲慢的国书,交给日本让他们称臣纳贡,结果当时的日本看到态度如此傲慢的国书,不仅不去回应,还当场杀死了元朝的使者,忽必烈大怒之下便发动了两次攻打日本的行动,而元朝虽在大陆上无人能敌,在海上却没有任何优势。
在第二次讨伐日本时,因恶劣的天气条件,元朝的船全被毁坏,被困在岛上的十万元军也全被日军屠杀殆尽。元朝两次攻打日本,不仅都以失败告终,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也被认为是动摇元朝国本的重要原因。
而对此都了解的刘伯温,自然不希望朱元璋也犯这样的错误。其次便是天下刚安定下来,就再次消耗大量兵力去打仗,不免劳民伤财。
而且那个时候的日本还威胁不到明朝,所以各个方面考虑,都没有攻打日本的必要,因此朱元璋便听从了刘伯温的建议,放弃了攻打日本的想法。后来还将日本列为了“不征之国”,制定了严格的禁海令,于是后来的几代都未有过重视,如果朱元璋能看到曾经被他无视的小国,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也许拼了命也会踏平日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