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人听过,或者有人没有听过,但是凌烟阁却是唐朝时期,所有大臣都想进去的地方!李贺就有一首诗《南园十三首》写的就是关于凌烟阁。
诗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对于凌烟阁的建立李世民有自己的理念和规则:
那就是这个名单既要涵盖大多数的功臣,又不能辜负跟着自己忠心耿耿的老伙计,还要兼顾那些为国出力不是自己心腹的人。
依据这个原则,李世民将凌烟阁分为三层,阁中分为: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李世民是个相当高明的政治家,修建凌烟阁也不只是单纯的表彰功臣,所以在排名上就会显得越发谨慎。而入选的人也得排查再排查。
凌烟阁二十四人里面的长孙无忌、柴绍、高士廉、刘弘基等要么是李家的“自己人”,要么就是德高望重的老牌贵族;剩下的李靖、侯君集、段志玄等则靠的是战场上的军功和威望;在剩下的一批,则是谋士文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人。
李世民我们都知道,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的转折点,也就是在这玄武门,他除去了李建成、李元吉;这才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
那么对于李世民来说,在玄武门之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且是自己人的长孙无忌无疑就是李世民自己最信任的人;还有一箭消灭李元吉的尉迟恭,无疑是跟全天下的人表明了态度,我只忠心于李世民。
那么,秦琼到底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事件呢?
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在《旧唐书》中明确表示秦琼是参与了部分活动的;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虽然没有提到秦琼,却也没有否定秦琼事后所得到的封赏。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猜想,秦琼应当是参与了当时的玄武门事件,但是参与的却不是核心的部分,所以封赏就没有其他核心参与者的厚重。
凌烟阁在李世民时期只确立了二十四人。但唐朝猛将如云,却也不是谁都能够进入凌烟阁,秦琼虽然排名靠后,却也是好歹进了凌烟阁。好比以一当十的李道宗、打得高句丽落花流水的契芯何力都没能够混个排名。
所以凌烟阁不是那么好进去的,要么你是开国元勋,元老功臣;要么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信,玄武门的核心参与者;最后再不济,也得在贞观之治里有着特殊的贡献。
而秦琼没能够成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参与者,且因戎马一生,为李家抛头颅洒热血早已疲惫了身躯,所以没能在贞观时期披甲上阵的秦琼,对比其他人,能够进入凌烟阁似乎也就不必太在乎排名了。
剩余的其他人是怎么排名的?
李世民是选了又选,终于决定了二十四人的人选,那么最后剩下的就只是排名问题。其实李世民压根就没纠结这个问题,纠结排名不是太傻了吗!
既然需要排名,那么就按照官职大小来排名就行了。有了安排这个排名也就明朗了。
还活着的人就按照如今的最高官职排序,已经过世的就按照追封的官位排名。如果官职一样,没办法,只能以死者为大;例如排名三四的杜如晦和魏征的官职都是司空,但是他们两个人走得早,排名就得在同样是司空的房玄龄前面。
而秦琼去世时的职务是左武卫大将军,权力虽然不小,但是品级划分并不高,再怎么排名也只能排在最后一个位置。
虽然秦琼排名在最后,但是也是上了功臣荣耀名单。且秦琼说过:“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所以贞观之治中,大多战事,秦琼都是躺平在家休养,慢慢退出权力和政治中心,安心当一个皇城大将军。
虽然官职不高,却也不能说秦琼的生活不好;最起码百年后演义里的他还能够继续的金戈铁马!
凌烟阁全部二十四人如下:
赵国公长孙无忌、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莱国成公杜如晦、郑国文贞公魏征、梁国公房玄龄、申国公高士廉、鄂国公尉迟敬德、卫国公李靖、宋国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公长孙顺德、郧国公张亮、潞国公侯君集、郯襄公张公谨、卢国公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刘政会、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胡国公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