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太监总能与祸乱朝纲、误国欺民的划上等号,纵观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程中,的确有不少祸国殃民的太监大行其道,秦朝的李斯、唐朝的鱼朝恩、明朝的王振等等皆是此流。
然而,在暗黑涌动的太监队伍中却总有那么几个出手不凡保家卫国的清流,他们的存在不仅没有悖逆历史大潮反而成为流芳万世的楷模,这些当中除了后世熟知的郑和,还有被世人遗忘的亦失哈。
说起郑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而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前,他在靖难之役中其实也曾为朱棣立下过赫赫战功,成为明朝历史上首位登上权力巅峰的主事太监。
其实与郑和同时期的还有一位叫亦失哈的太监,他的功劳与郑和相比甚至可以说绝不再郑和之下。
亦失哈,女真族人,生卒年不详,史书对亦失哈的早期简历没有记载,但从永乐九年开始,亦失哈被册封为钦差大臣协同都指挥同知康旺一行在黑龙江设置奴儿干都司。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亦失哈应该很早就追随朱棣了,估计应该是在朱棣在北平就藩燕王府时,亦失哈就已经跟随在了朱棣身边了。
作为女真族出身的亦失哈,不仅通晓女真语而且还精通汉语,加之又熟悉东北风土民情,且办事干净利索、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于是他作为除郑和以外,永乐大帝的贴身太监而备受重用。
公元1411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亦失哈为钦差太监出使辽东,亦失哈受命后,即刻率领二十五艘艨艟巨舰和数千名明朝官员沿黑龙江顺流而下设立奴儿干都司卫所,并利用自己女真人的身份积极协调女真与明廷的关系,由于亦失哈的努力,辽东女真人纷纷归附明朝中央政府。
两年后,亦失哈再次出访辽东时,发现先前修建的永宁寺被毁,亦失哈知道是部分心怀叵测不愿归附的女真人所为,从大局出发他没有惩治肇事的女真人,而是重新修建了永宁寺。亦失哈以德报怨的做法让当地的女真人纷纷感叹明廷的恩威,前往拜谒者络绎不绝,并表示永不反叛明朝,亦失哈得意之余命人撰碑刻文:国人无远近,皆来顿首,谢曰:“我等臣服,永无疑矣!”。
永宁寺一直保留到了清朝末年,嘉庆年间,日本人间宫林藏来到黑龙江下游看到永宁寺时,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众夷至此处时,将携带之米粟、草籽等撒于河中,对石碑遥拜”。
而另据1856年,驻俄商务代表佩里·麦克多诺·柯林斯沿黑龙江顺江而下时,他这样在自己的游记中记述:“这些土著居民对这个地方(永宁寺碑)及其在古代的用途,怀有一种神圣、持久和强烈的信仰,这种木片制成的花朵无疑是一年一度的献礼,还可能加上一头牲畜作为向这个地方的神抵赎罪的牺牲”,可见永宁寺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大明王朝对辽东地区设置卫所加持精神方面的强大攻势,明朝初年,中央政府对奴儿干都司的实际控制力绝对不只是流于形式。
只可惜,奴儿干都司设置后不久,明宣宗朱瞻基却自废武功撤销了奴儿干都司的建制,并大肆将辽东驻守奴儿干都司的卫所不断南撤,同时也将长城以北卫所全部裁撤。亦失哈虽然继续被留用在辽东镇守边防,但昔日的奴儿干都司盛况再也难觅踪影了。
宣宗的这种做法也为明王朝后世子孙埋下了危险的伏笔。公元1449年,也先率领逐渐强大的瓦剌部兵分四路大举进犯明朝边境,而此时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宣布亲征蒙古,脱脱不花从漠东蒙古兀良哈出兵直取辽东开原,亦失哈与总兵曹义将脱脱不花打的流花流水。
但当亦失哈回过神的时候才发现,蒙古人的目标不在奴儿干都司,而是剑指千里之外正在塞外大同附近巡视的明英宗朱祁镇,当亦失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一切已为时已晚,土木堡之变爆发,50多万大军战死,明英宗朱祁镇成了蒙古瓦剌部的俘虏。
土木堡事变发生后,刑部尚书刘孜无中生有弹劾亦失哈作战不力,且含沙射影亦失哈凭借女真族的身份有意通敌。明代宗朱祁钰不辨真伪罢免了亦失哈在奴儿干都司的所有职务。
而伴随着亦失哈的离去,奴儿干都司的辽东女真部族逐渐在蒙古人的撺掇下与明朝中央政府渐行渐远,直到成为取代明王朝的头号敌人,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明朝士大夫挖坑埋自己的功夫真可谓炉火纯青,倘若没有明宣宗的战略失误,女真族后来能否定鼎中原一切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