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379年,汪广洋外放海南、被逼自缢而亡,朱元璋:他不该选择躺平

1379年,汪广洋外放海南、被逼自缢而亡,朱元璋:他不该选择躺平

1379年12月,朱元璋在御史中成屠节被革职,控告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朱元璋接到奏折后大怒,立即召右丞相王广洋入宫询问此事。

王广洋发现朱元璋满脸狰狞,吓坏了,战战兢兢地回答说:“土杰说的全是假的。”

“你跟了我这么久,但在军队里,你提不出建议;在丞相府里,你从来不举荐人,对国家大计一无所知;你出去视察时,守江西时坐视朱文正谋反;掌管中书省时明知杨先有罪却不揭发。你又执着了,我不想咄咄逼人,不想多说,怕你误会我忘恩负义,希望你反省一下自己。”

王广洋看完后,沉默了许久。那天晚上,他在自己的房间里上吊自杀了。那么王广洋真的像朱元璋所说的那样“无能”吗?他和朱元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朱元璋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

朱元璋左手右手

王广洋,江苏高邮人。 1355年,朱元璋平定太平天国,四处招揽文臣武将。早年考中进士但不愿在元廷为官的王广洋自告奋勇投选,与常遇春、李熙、陶安等人一起在朱元璋麾下任职。

朱元璋的新兵中,常遇春、廖永安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为夺取江淮立下汗马功劳。陶安和李熙密谋设局,让朱元璋站稳脚跟。只有王广洋一直没有建功立业。

但是,朱元璋对他非常宠爱。朱元璋南征北战期间,王广杨氏紧随其后,跟随他处理军中大事。攻下采石机后,王广洋被朱元璋提拔为都帅府主帅,隶属于李善长。

王广洋为人谦逊善良,严肃稳重,对朱元璋极为忠诚。与李善长、李希等人相比,王广洋少了一些浮华,只知道努力。因此,王广洋虽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绩,但却能够在文官中脱颖而出,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朱元璋攻陷吉庆后,很少出现在战场上。王广洋被他安置在徐达、常遇春的军中,是掌管将军的官职。作为公务员,王广洋几乎每场战斗都出现在前线,深受常遇春和邓宇的器重。朱文正攻下江西时,王广洋与他密切配合打败了陈立。因此,当时的王广洋已经成长为朱元璋麾下为数不多的军政多面手之一。

不过,朱元璋在任命王广洋为江西省政要时,却将朱文正安置在了九江都督。朱文正是朱元璋唯一的侄子,在洪都、鄱阳湖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朱文正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被朱元璋打压后,与张士诚私通,向张士诚的部下收购私盐。

当时,张士诚是朱元璋唯一的主要竞争对手。他多次下令各部与张士诚断绝经贸往来,为徐达、常遇春进攻平江做准备。朱文正的举动无疑触动了朱元璋敏感的神经,在江西参政的王广洋本应向朱元璋报告此事,但他却装聋作哑,将此事瞒了过去。

然而,王广洋万万没想到,朱元璋夺取了朱文正通敌的证据后,竟然将其活活打死。朱文正的死极大地刺激了王广洋。他逐渐从一个忠诚的执行者成长为一个平庸的“说谎者”。

德才兼备的宰相

朱文正死后,朱元璋并没有追究王广洋的过错,依然委以重任。徐达北伐山东,逼近通州时,朱元璋王广洋调山东参与全省政治。山东作为刚刚平定的元朝旧地,反抗势力四处散布,给徐达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朱元璋能将王广洋放在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足见他对王广洋的信任。

作为“军政多面手”,王广洋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在山东,他歼灭了元廷残部,稳固了北伐军后方,为徐达、常遇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草兵源。明初的北伐,得以成功攻克大都,赶走元顺帝,扶持王广阳、邓禹在山东、河南前线。

朱元璋曾这样评价王广洋:“他非常敬业,处理机密事务谨慎务实,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忠心耿耿。”看得出来,朱元璋敢将王广洋放在徐达身后,让他肩负无数十万大军的安危,着实是对他非常信任。

1370年,左丞相李善长病重,加上年老体弱,精神不振,难以支撑中书省繁重的政务。而右丞相徐达常年驻守北平,不问政事,只做虚名。朱元璋先后调参山西参政的杨先、参陕王光洋到中书省,任左丞、右丞。

当时正值明朝初建,废墟很多,待重建。李善长领导下的中书省萎靡不振,这让朱元璋大失所望。朱元璋打算趁着李善长生病的机会,提拔新人出任中书丞相。当他向刘伯温征求意见时,被刘伯温拒绝了。在刘伯温看来,中书省就是一口大棺材,中书省宰相死的概率很大。

不过对于朱元璋后面提到的杨宪、胡惟庸、王广洋这三个人,刘伯温也是嗤之以鼻。他说:

“杨先有为相的本事,却没有为相的本分;胡惟庸如牛犊,用他耕田,反而害了你的梨子;”王广洋有德无才,用他只会害他。

朱元璋一向心高气傲,绝不会听从刘伯温的建议。然而没过多久,教育部内部就爆发了严重的内斗。当时,杨宪贪图宰相之位,将王广洋封为自己的对手,千方百计攻打击退王广洋。

本应精诚合作的杨先和王广洋,却把中书省搞得一团糟。杨先告王广洋不孝后,朱元璋立即将其贬下海南。此时距离王广洋回京还不到半年,这位昔日的“老朋友”就成了朱元璋提拔杨先的牺牲品。

朱元璋弃王广洋,重用杨先。离开后,他与即将退休的李善长斗得不可开交。最后,朱元璋恼怒,把他杀了。

杨先死后,朱元璋又将王广洋从海南调回京城,任命他为中书丞相右书记。王广洋也成为继李善长、徐达之后的明朝第三任宰相。

正如刘伯温所言,王广洋的本事还不足以站上中书丞相的位置。 ”不仅李善长定下的制度方针没有任何改变,而且从来没有人质疑过。王广洋墨守成规,让想要大展拳脚的朱元璋很不高兴。

当时,新上任的中书左丞胡惟庸走进了朱元璋的心里。胡惟庸的本事不逊色于杨先,但他懂得克制,也没有杨先那么嚣张。所以,在王广洋当了一年多丞相之后,朱元璋正好找了个理由把他释放到广东,提拔了他。胡惟庸任丞相。

不久,朱元璋心疼昔日“好友”,再次将王广洋调回京城任御史。

“平躺”被移除 杀

王广洋这次回京,让朱元璋很是心灰意冷。三年内两次被贬在外面,海南一次,广东一次。原因是为了给杨先和胡惟庸腾出位置。就算是普通人看了,也会自惭形秽。

之后,王光洋开始酗酒。御史中丞本应监督百官,分担皇帝的重任。而王广洋却过着安逸的生活,无人问津。在御史中丞的岗位上干了四年,王广洋并没有什么建树。

这时候的王广洋,仿佛变成了一个吃素的人。他躲在胡惟庸的保护伞下,不理政事,纵酒色色。他所做的就是去法庭,并按时去法庭。与他无关。

王广洋之所以这样做,是看穿了朱元璋的性格,没有了咄咄逼人的气势。另一方面,胡惟庸也太厉害了。王广洋虽然是教育部的二号人物,但是却也跟透明人差不多。

1379年,朱元璋对胡惟庸的做法越来越不满。御史中丞屠劫趁机状告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并牵扯到王广洋,直言他不报。

朱元璋为此将王广洋召入宫中,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了他一番。在此之前,朱元璋多次打王广洋,劝他离胡惟庸远点,让王广洋回心转意,重新做忠臣。但王广洋并不想反悔,执意要与朱元璋划清界限。

不久之后,朱元璋再次将王广洋释放到海南。然而,就在王广洋游太平之时,朱元璋下了一道“赐死”的圣旨。朱元璋让王广洋担任右丞相两年多。王广洋不仅他非但没有制止胡惟庸的恶行,反而帮助胡惟庸堵住了官员向他传递消息的渠道。对于横行天下的朱元璋来说,王广洋不应该选择在中书右丞相的位置上“躺下”,这是对他最大的背叛。在朱元璋眼里,像王广洋这样的高官,完全不适合“不进则退”。

将王广洋之死归咎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的替罪羊是不公平的。王广洋一生三起落,两次出任宰相,没有丝毫功绩,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利益网络。他与胡惟庸不同。胡惟庸乱了朝堂,打压了朱元璋的皇权,只得一死。而王光洋是个透明的人。他的生死,对丞相制度,对朝廷官员的内心波动,都没有任何影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达,朱元璋,汪广洋,常遇春,李善长,自缢,刘伯温,杨先,朱文正,海南,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王广洋,杨先,朱文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达,朱元璋,汪广洋,常遇春,李善长,自缢,刘伯温,杨先,朱文正,海南,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王广洋,杨先,朱文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达,朱元璋,汪广洋,常遇春,李善长,自缢,刘伯温,杨先,朱文正,海南,消息资讯,朱元璋,胡惟庸,王广洋,杨先,朱文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