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民心得天下。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人心会显得那么脆弱。元朝末年的乱世,坐拥繁华苏杭的张士诚深受百姓信任,但非但没有得天下,反而饿死.
1367年10月,徐达攻破平江城,生擒张士诚。在押解回南京时,徐达特意派张士诚的亲信李博生陪同,以防不测。当李博生发现张士诚坐在囚车里时,他哭得说不出话来,叹道:
当初,我们18个兄弟聚众起义,攻入高邮城。面对百万大军,我们也不怕。吴,拥有数十万大军之后,你贪图享乐,狂妄好色,完全忘记了高邮的危险。现在,怎么能见到当年死去的兄弟?”
张士诚大吃一惊,十分诧异,他责怪道:“这些事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李博生不怒反喜。没想到,直到现在,张士诚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失败的根源。看着一脸震惊的张士诚,李博生斥责道:
“满洲文武都是你的族人亲戚,天天唱歌跳舞,我们这些老兄弟连见你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我怎么跟你说呢?” ?
张士诚听后,久久沉默。到南京后,张士诚羞愧难当,不愿受朱元璋侮辱,毅然绝食而死。听到张士诚死了,朱元璋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笑着说:“死得好。”
那么,张士诚是不是像李博生所说的任人唯亲呢?他和三无的人关系如何?为什么朱元璋说自己死得好?
仁慈的私盐商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实行盐铁专卖。数百年后,汉武帝重用桑弘羊主持“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权收归官府,实行专卖。但在朝末,朝廷官员为了掠夺百姓的脂油,为之施膏,便故意抬高盐价,使国家深受其害。
官盐的暴利不仅会滋生腐败,还会把私盐商推上历史舞台。元朝末年,江苏泰州有很多人卖给官府做运盐的。其中,就有著名的私盐商张士诚。
张士诚兄弟三人,都是台州白驹场盐塘的运盐工。趁着接触官盐的机会,张士诚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劫富济贫”,善待穷人和乡亲,他冒着生命危险偷来的官盐无偿赠与;对待有钱不仁的劣绅,张士诚就会用手中的私盐狠狠地打击他们。
因此,豪门对张士诚恨之入骨。他们联手上官告状,并借机逼迫张士诚兄弟为他们走私官盐。那些豪门武士连张士诚都不屑一顾,轻则侮辱,重则殴打,根本不把他当人看待。
张士诚平时寡言少语,心机却极重。在弓弩手秋仪将他们兄弟逼入绝境后,张士诚高举双臂,联合李伯生等14人冲进秋仪家中,将秋仪杀死,放火烧财主的房子和仓库,前去反抗元朝“光明大道”的暴政。
5年前,张士诚和国祯在台州起义时,其目的是一致的。然而,张士诚起义是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而方国珍则打着造反的旗号寻求招安。
张士诚造反的时候,方国珍已经造反5年了。韩山童、徐寿惠的南北红巾军也与元兵交战两年多,互有胜负。因此,元朝廷在各地叛乱的情况下不堪重负,他们多采用招安的方式来暂缓叛乱分子的后患。
盲目狂妄的张士诚
1353年,张士诚挣扎了一段时间万余人围攻高邮。面对袁挺送来的“万户”职位,张士诚没有理会。他执意攻打高邮,在平叛将领察罕帖木儿和波罗帖木儿交战时,诱杀了高邮守将李琦。所有法庭都相互对立。
一年后,袁相脱脱率百万大军,南下张士诚,将张士诚的军队围困在高邮城内。当时脱脱铁了心要拿张士诚当刀吓鸡怕猴,多次拒绝张士诚投降。张士诚对自己的招摇行为更加后悔了。不过,张士诚的运气非常好。城破人亡,脱脱被群臣陷害。元顺帝把他带到吐蕃,趁机结束了他的生命。
脱脱死后,元兵再无战意。张士诚适时反击,不仅打败了元兵,还攻占了扬州等地,间接扩大了自己的版图。
元军大败后,张士诚以弟弟张士德为将,救出“队友”朱英。张士德身强力壮,足智多谋,是张士诚的几个弟弟中最能干的。他救出朱英后,先后攻占江阴、无锡,兵马直指苏州。
当时,元军主力在淮河流域被韩林儿牵制,无暇援救苏州。可张士德又突然来了,让平江路总经理龚士泰措手不及。于是,袁廷在江南的重要税地瞬间落入了张士诚的手中。
自从张士诚起兵以来,可谓是顺风顺水。除了被重兵袭击外,他几乎没有遇到过什么强敌。这多亏了韩林儿抵抗元军,察罕帖木儿和波罗帖木儿的明争暗斗。躲在韩林儿身后的张士诚,已经成为了苏武之地最强大的势力。
在三吴,张士诚建了鸿鸿阁,开设了课程被元朝统治者剥削了近百年的三吴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皇恩浩荡”。然而,历史无数次证明,要成为天下的主人,光有民心是不够的。
张士诚南面是投降元廷的方国珍。自从张士诚占领平江后,方国珍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乘元廷围剿张士诚之机,率军攻打平江。当时,张士诚的兵力强大,步骑兵都极为勇猛,陆振、史文兵等将更是厉害。然而,在遇到方国珍之后,张士诚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战争。在方国珍的进攻下,张士诚七战皆败,退守平江城。
不过,张士诚也有自己的自保手段。元末乱世,各路豪杰总是奉行“打不过就投降”的战术。就连骁勇善战的朱元璋都写了郭括帖木儿这样的投降书,更何况是心思深沉的张士诚了。
成为袁挺的投降军,让张士诚收复了昔日的领地。由于地处东南沿海,补给充足,战事不足,张士诚的部队很快得到恢复。
当时,朱元璋已经占领了金陵,钳制皖南、浙东,距离张士诚的地盘越来越近。在攻打镇江时,张士诚和朱元璋两军终于会师。面对张士诚,朱元璋摆出很低的姿态,让杨先去张士诚的大营递“和书”。没想到,张士诚不但没有回信朱元璋,还把杨先扣押在营中。不管朱元璋多少次要求,张士诚都不予理会。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必须报仇雪恨的人。张士诚嚣张的态度,让他很是不爽。他先是让徐达在镇江打败了张士诚,然后又派汤和攻打常州,又大破了张士诚的军队。经过两次大战,终于平定了张士诚和朱元璋的梁子。
自杀自杀
1357年,朱元璋又想起了张士诚。他让徐达攻打宜兴,并顺势擒获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太湖战场上,朱元璋的大将廖永安也成了张士诚的俘虏。张实程氏想用廖永安换张士德,朱元璋不肯。
在朱元璋看来,用廖永安换张士德是吃了很大的亏。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张士德是个很有骨气的人。张士德被捕后不久绝食而死。
张士德之死,彻底将张士诚推向了朱元璋的对立面。但是,张士德的离去,对于张士诚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没有张士德,就没有张士诚的三吴之地;没有张士德,张士诚也无法在这半天世界中坐稳。
张士德死后不久,张士诚就与袁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顾群臣劝阻,执意称帝。他任用才学平庸的张士信为丞相,纵情歌舞,全然忘记了创业的艰辛。
至于跟随他征战天下的兄弟们,张士诚则彻底抛弃了他们。满朝文武百官都是亲戚家眷,呼声呼应。张士诚的朝廷不听谏言,只听阿谀奉承。
1363年,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朱元璋,并与他战在鄱阳湖。作为陈友谅的“盟友”,张士诚担当起两面夹击朱元璋的重任。不过,张士诚胆小,试探性地只派出五万大军进攻朱元璋。长兴城遭到耿炳文的袭击后,他立即撤军。
鄱阳湖之战告一段落,陈友谅大败。朱元璋的大将徐达也已经抵达金陵,以防张士诚。张士诚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已经不可能了。
陈友谅死后,张士诚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以徐达为统帅,率部攻打吴国。李文忠、常遇春先后占领杭州、湖州,进而逼近平江。
在平江,张士诚手上还有数万精锐。城中百姓感激他,扶老携幼登塔助他守城。然而,那些从前跟随他的将领,一个个离开了张士诚。连李博生都成了徐达的说客。
张士诚投降后,李伯生与他进行了一次令人痛心的长谈。可想而知,如果张士诚没有堕入享乐的深渊,他也会像朱元璋一样拼命拼搏,他的未来可能不会比朱元璋差。
值得一提的是,张士诚被捕后,其妻儿相继跳入火中自焚。朱元璋这种通过折磨竞争对手的家人来获取快感的行为,在张士诚的妻儿身上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