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子朱允炆继位称帝,年仅二十一岁。朱允炆继位以后,在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的怂恿支持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削藩行动,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贬为庶人并进行流放,将湘王朱柏逼迫至携全家自焚而死,手段凛冽果决,颇有朱元璋的风采。
▲朱允炆影视剧照
然而,志得意满的朱允炆在准备收拾朱棣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大难题——朱棣疯了,疯的理由是被自己的削藩阵势给吓着了,而且疯得非常彻底,满嘴胡言乱语不说,还披头散发抱着被子睡在大街上,逢人便说自己燕王,以至于就连普通农家老太太都知道朱棣被吓疯了。朱允炆本来已经拉弓上弦准备动手,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他犹豫了,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段犹豫的时间给了朱棣造反以充分的准备时间。
▲朱棣影视剧照
以至于,现代很多历史爱好者纷纷提出猜想,朱允炆如果在朱棣装疯期间,将计就计以替朱棣看病为由,将其杀掉,可能削藩就成功了。因为如果朱棣敢反抗就说明他不是真疯,就犯了欺君之罪,其罪当诛;如果朱棣不反抗,顺势杀掉朱棣,削藩也能如期完成。这个逻辑乍一听很在理,真的能够为朱允炆换来一线生机吗?未必如此!
为了能够更好地说明问题,首先简要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朱棣三个儿子已经在京城为人质,随时可以抓起来要挟朱棣。
朱允炆一面强势削藩,一面标榜自己坚守仁义道德,不会杀害自己叔叔(都贬为了庶民)。
在此之前已经有五个藩王被收拾,其中一个包括朱棣的同胞弟弟。
朱棣与朱允炆在对方身边都安插了很多耳目,一举一动都在对方掌握之中。
朱棣是九个拥有兵权的藩王之一,紧急时刻能够节制当地一些武装力量。
朱元璋定下祖制,紧急时刻藩王可以起兵靖难。
▲朱棣(左)与朱允炆(右)画像
在这种情况,朱允炆不会选择,也不能选择趁机杀掉朱棣,这是由朱允炆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
从朱允炆性格来讲,他缺乏朱元璋的那种狠辣果决,前五个藩王顺利就范,不是因为朱允炆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因为出于朱元璋的余威,他们不敢生出反抗的念头。朱元璋在洪武末年开启疯狂杀戮,动辄就是上万人头落地,这些藩王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也是从骨子里感到害怕。不管他们对朱允炆的削藩行为有多么抗拒,但只要想到朱允炆代表的朝廷,是刚刚去世的朱元璋的意志,他们就不敢反抗。
而在这个你死我所的争斗中,朱允炆始终还是抱着自己的仁义道德理念,并没有生出斩草除根的想法,五个藩王除了湘王朱柏不堪其辱选择自杀外,其他几个都活得好好地,只是将他们贬为了庶民(有的还进行了流放)。而朱棣天天跑到大街上装疯卖傻,面对这样一个藩王,他根本下不了杀心,毕竟这与他坚守的仁义相违背。
▲朱允炆影视剧照
从当时情况来讲,朱允炆削藩在前,朱棣装疯在后,两人对彼此的动作都非常关注,朱允炆应该知道朱棣在装,朱棣也应该知道自己瞒不了朱允炆,双方其实都在争取一个先发制人的借口。朱允炆前五次削藩,都是找到了一个藩王的过错,为他提供了动手的借口。然而朱棣则不同,他长期驻守北方,过错不多,但是军功却不少,想要动这样一位位高权重又颇有威望的王爷,没有合适的理由肯定是不行的。
对朱棣而言亦是如此,朱允炆前几次削藩都是事出有因,自己想要造反必须找一个借口,而且必须是过硬的借口,毕竟朱允炆是天子,代表的是朝廷、是正统,朱元璋尸骨未寒,自己这个做儿子的就要举兵谋反,没有过硬的理由,天下人不服,军中将士不服。
▲朱棣(右)与朱允炆(左)影视剧照
朱棣已疯,朱允炆自然更加找不到动手的理由,毕竟对一个疯子下杀手,难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朱允炆不动手,甚至还归还他的儿子,朱棣自然也找不到反击朱允炆的借口。于是一个装疯卖傻,一个配合着看戏,两个人彼此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率先动手,朱棣是在等动手的理由,而朱允炆是想占据道德制高点。
只不过朱允炆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僵持的局面于自己百害无利,于朱棣确实百利无害。在朱棣以牺牲尊严换取的这段宝贵的时间内,道衍和尚带领朱棣的亲信紧锣密鼓地完成了诸多准备工作,而朱允炆也竟然头脑发昏地释放了在南京为人质的朱棣之子。至此,朱棣造反的所有条件都成熟了。连尊严都能放下的朱棣,找一个蹩脚的理由就发动了这场持续三年的靖难之役。
▲朱棣影视剧照
所以,如果单纯就这件事来说,朱允炆以为朱棣看病为由,招其入京,然后杀掉他,从源头上杜绝“靖难之役”的发生,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中,综合分析各方因素的作用,朱允炆不会也不能选择这么做。
史料来源:《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太祖实录》。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