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年报风云投入百亿创历史新高,拼多多“务农”务出什么新花样?

年报风云投入百亿创历史新高,拼多多“务农”务出什么新花样?

优质的农产品顺利流入千家万户,田间的新农人全情投入家乡事业,消费者与农户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稳定盈利背景下,拼多多(PDD.O)正在高质量增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月20日,拼多多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公司维持了盈利和增长的表现,第四季度收入398.2亿元,同比增长46%,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43%;而放眼全年,拼多多营收1309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306%。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仍在孜孜不倦地讲述着其在农业方面的长期战略。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拼多多董事长、CEO陈磊不下十次提到“农业”这个词,核心主旨便是会继续在农业和制造业领域加大投入,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事实上,2022年拼多多总研发费用已经超过百亿,其对农业的浓厚兴趣,正在切实地为产业链带来积极的改变。

农业,不再是只有农民关心的问题。

电影《流浪地球》中,为了延续人类的文明,科学家们在领航者号空间站储存了一亿颗基础农作物的种子。当地球试图冲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时,这些种子将在没有土壤和阳光的环境下生长,小小的种子中凝聚了人类的希望。

这并不只是发生在科幻电影或未来中的场景。生产本就是农业中相对原始和基础的环节,而如何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农业生产不再受资源制约,一直是业界研究的重点课题。

对此,不同的科研团队有不同的答案。

如上海交大鲍华教授牵头的队伍,就致力于实现“无能耗的海上自维持蔬菜种植平台”。这相当于将海洋当做土地,再用太阳能供电、生产淡水,实现蔬菜所需能量的转换和供给,十分具有想象力。

上海农科院的何立中博士则长于搭建植物工厂。无论外界四季、昼夜更迭,他的工厂永远保持着植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二氧化碳浓度、营养液与水的搭配比例、光照强度皆指向最高的生长效率。在南极科考站,这样的工厂可以为队员们种出上海青、黄瓜、番茄等二十多种蔬菜。

两支团队都是晋级到2022年第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决赛队伍。大赛的最大看点便是参赛团队要如何在没有土壤与日照的条件下精细调控作物。

用科技改变农业,这便是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使命。过去的三届比赛集结了众多科学家、顶尖农人,在这里,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合成生物等技术都是为了种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蔬菜服务。

此外, 2022年四季度拼多多还为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浙江大学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比赛聚集了全球各地的选手,其中“杀出重围”的既有能实现肥料精准化管理的智能农业机器人,也有能帮助作物进行病虫害检测的智能设备。

通过这些全球性农业赛事活动,拼多多不仅能深入到作物的种植、生产环节,助力前沿科技研究向实际应用转化,还能帮助打破专业壁垒,让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投身农业,并惠及在一线辛勤劳作的农户。

目前,在拼多多平台上,已经能看到不少高科技属性的农产品上架。鼎鼎大名的世壮燕麦片、烟薯25、西大魔芋、晋谷21号小米、普莱赞巧克力等产品,已经可以摆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只是改造产业链的第一步。

在我国,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层层批发的体系,但这套体系也存在系统性的问题。

生产的农户过于分散,供需变化使他们反复陷入丰年和荒年的周期循环中,收益不稳定;待到农产品流通环节,层层加价、进展缓慢不说,复杂的运输链路和地形条件还容易造成农产品的大量损耗。好不容易到了下游,消费者需求又无法整合,同时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也会陷入迷茫。

品质优异的农产品,碍于各种原因无法销往全国,无论对消费者还是农户来说都是遗憾。

对此,拼多多一方面由拼购演化出“农地云拼”的模式,将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分散的需求,在云端汇聚成相对集中的订单,为小散农产品拼出了大市场。

雪莲果便是拼多多借助“农地云拼”打造出的爆款之一。此前,雪莲果由于种植规模不大,一度难以进入物流车队,更不用说零售终端。而在平台的助推下,哪怕只有一个包裹都能发货,一下打开了市场。

另一方面,拼多多在不久前推出“农云行动”,旨在扶持年轻新农人和已经起步且具备良好供应链的商家,分别完成“从0到1”和“从1到100”的飞跃。

在“农云行动”中,商家不仅可以保持“零佣金”,对接当地优质的仓储、冷链等专用农货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还能享受到农货节、年货节等流量方面的扶持。

山东寿光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美名,其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但就是这样的“风水宝地”,也还面临电商人才短缺、商家经营品类较为单一的问题。

对此,拼多多“农云行动”专项小组在将一整套激励新农人跨越式发展的机制在寿光落地的基础上,还针对性地推出了具体帮扶举措。拼多多高尔夫果园旗舰店负责人透露,2022年店铺线上销量未达预期,目前团队内部已在品类和运营策略上做了调整。比如,基于以往销售数据新增了多种蔬菜组合装,其中小番茄和黄瓜的组合装已经成为了销量10万+的爆款。

“从日销几单到日销上万单,有的新农人要几年,有的两三个月就能做到。”拼多多“农云行动”负责人称,通过大规模培训推动传统线下商家集体入拼,再对有一定基础的蔬菜、水果供应链商家进行一对一针对性辅导,协助对接平台资源,可显著加速山东各个蔬菜瓜果主产区的“数字化新供给”。

除了寿光,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福建霞浦、山东潍坊等地也是拼多多首批重点助力数字化的农产带。而“农云行动”的目标,则是助力100个农产带加速数实融合。

这样一套激励新农人自我成长的平台机制,无疑对各地的农产品产业链有着长期价值。

在云南石林县,一些当地新农人在拼多多把人参果卖成了爆品,带动当地的人参果从每公斤0.5元上涨到4元。这直接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以前种烤烟每亩地收益3000元左右,种植人参果后,每亩地收益增加至8000元,是以前的2倍多。”当地农民王乔生介绍。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正在积极投身农业,无形中助推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

根据拼多多发布的报告,截至2021年10月,平台1995年后出生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的占比超过13%。而在2019年时,平台“新新农人”的数量还仅有2.97万人,两年间增长了近10万人。

与父辈相比,“新新农人”具备高学历,同时更懂经营、管理,也更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等群体。其在带动家乡就业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赋予其更大的价值。

“宝峰多肉”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云南宝峰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多肉生长,且当地水土种出来的多肉品相更好。今年情人节前后,当地鲜花商家仅直播间日均单量就突破3000单。

同时,农产品的销量还能反哺科研,加速供给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更多有知识、有眼光新农人的出现,也逐渐形成了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力量,让富农愿景照进现实。

鉴于在农业科技普惠上的持续投入,拼多多在去年四季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2022年度创新奖,成为该奖项去年的全球唯一获得者。

颁奖词称,拼多多所提供的具有创新性和包容性的解决方案,使小农能够增加收入,并投入搭建更高产和更具有环境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能打造出多方共赢、良性循环的局面,但拼多多想要贯彻投身农业的策略并不轻松。无论是冷链物流的搭建,还是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商家的扶持,都将是一场持久战,考验平台的战略定力。

理想是远大的,前途是曲折的。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心向农的拼多多还将继续“修炼”下去。

你在拼多多上购买过什么农产品?体验如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科技,什么,风云,农业,新高,历史,生产,消费者,农产品,多多,农云行动,拼多多,农业,新农人,农产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科技,什么,风云,农业,新高,历史,生产,消费者,农产品,多多,农云行动,拼多多,农业,新农人,农产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科技,什么,风云,农业,新高,历史,生产,消费者,农产品,多多,农云行动,拼多多,农业,新农人,农产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