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是如何选拔高级官员的?聊聊庶吉士制度与馆课赋文学

明朝是如何选拔高级官员的?聊聊庶吉士制度与馆课赋文学

提到明朝的取士制度,大部分人会想到“八股取士”。但除了“八股取士”,明朝还有一项稍微客观的选拔制度,那就是庶吉士制度。

庶吉士制度是明朝为了选拔和培养高级官员而所设置的制度,并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得到了完善。与“八股取士”对于文学只有伤害作用不同,庶吉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学教育的发展。在庶吉士制度之下所形成的馆课赋和馆课文学,正是其对文学教育所起到作用的最好证明。

一、 庶吉士制度是明朝重要的取才来源,是官僚机构的重要支撑

庶吉士,其实就是某种进士的代称,指的是观政于某些朝廷部门的进士,这些进士主要是在翰林院等部门进行进修。而这些进修的进士,则是明朝朝廷的重要培养对象。

(一) 以文学取士为途径的庶吉士制度,有一定的选拔标准

庶吉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但与其他途径不同,庶吉士制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文学来取士。具体的流程可以分为馆选、教习和散馆三个主要阶段。

作为第一阶段,馆选的具体操作比较宽松,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在《明史》当中就有记载,“自永乐二年以来,或间科一选,或连科屡选,或数科不选,或合三科同选,初无定限。或内阁自选,或礼部选送,或会礼部同选。或限年岁,或拘地方,或采誉望,或就廷试卷中查取,或别出题考试,亦无定制。”从中可以看出,馆选的路径很多,没有特定的选项内容。

教习阶段,主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诗词文学,这也体现了其文学性。此时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研读经史和诗学,并且定期参与一定的考试,用以考核和选拔人才。到了散馆阶段,其实就是针对庶吉士的具体学习内容来进行考察,留用成绩优异者。

从这三个具体阶段可以看出,庶吉士的学习和进修内容都以文学为主,甚至连最后的决定去留的散馆阶段,也是以文学作为考试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此种“文学取士”的重要途径。

(二) 作为官僚机构的制度支撑,庶吉士制度割裂了官员身份和能力

虽说,庶吉士制度远远好过于之后的“八股取士”制度,但实际上的庶吉士制度在选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原因就在于,庶吉士制度是内阁机构的重要支撑。

明代内阁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来源于庶吉士制度。而内阁是明代主要的行政机构,势必对于人才的这方面能力要求很高,但是庶吉士制度以文学取士的此种途径,并不满足内阁对于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庶吉士制度最大的弊端,并没有对人才的行政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就造成了人才和行政之间的一种矛盾,这也是对明朝官僚机构最严重的一种打击。

当时也有不少的官员对其进行了批评,比如说在《明经世文编》当中就记载了这种批评,“其选也以诗文,其教也以诗文,而无他事焉。夫用之为侍从,而以诗文犹之可也,今既用之平章而犹以诗文,则岂非所用非所养,所养非所用乎!……群天下英才为此无谓之事,而乃以为养相材,远矣!”

庶吉士制度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进入官僚机构,培养高级官员,但是其用文学取士的模式,不仅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还割裂了人才和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较大的漏洞。

二、 受到庶吉士制度的影响,明朝馆课赋文学也开始初现端倪

虽说庶吉士制度并没有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馆课赋文学的发展兴盛,对于文学教育的积极作用远远超过其本身所具有的选拔人才的作用。

(一) 倾向文学的庶吉士选才途径,促进了馆课文集发展和兴旺

直到万历年间,庶吉士制度才不断发展成熟。正是由于倾向于文学取士的选才标准,庶吉士制度成为了馆课文集发展的重要支撑。当时的馆课文集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已经出现了多科馆课集、单科馆课集和单人馆课集的分类。

多科馆课集的数量规模是比较庞大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馆学教育都以多科为主。诸如《皇明馆集》、《八科馆课录》、《皇明名臣言行录》等等多课馆课集,都留存到了现在,成为了当时馆课赋的经典著作。

与多科相比,单科馆课集和个人馆课集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但同样也存在于明代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如此多的馆课集的存在,已经证明了当时的馆课赋文学发展程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二) 受到庶吉士的影响,馆课赋体裁也有了很大的丰富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明朝的馆课赋,已经成为了当时文学教育的重要代表,体现了当时的文学发展高度。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体裁方面来说,当时的赋课赋的确代表了当时的重要文学形式。

数量上不用多说,从上面的馆课文集的诸多分类当中就可以看出。而体裁呢?馆课赋在一开始基本上是延续的元朝的骚体赋和汉赋体,但之后就开始扩大了体裁内涵,关注到了唐律赋和宋文赋等等体裁,并将不同的体裁内容和形式融会贯通,渗透到了馆课赋的创作当中。这也能证明当时的馆课赋的发展程度和文学教育的兴盛,体现庶吉士制度在文学方面的作用。

总结:

明代的庶吉士制度,是为了选拔和培养官员而建立的,但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制度并没有实现其初衷。由于庶吉士制度过度崇尚文学取士,并将文学作为取士的唯一途径,这就直接割裂了人才的其他方面能力,而只专注于其文学能力。

而作为内阁机构组成人员的重要来源,庶吉士制度却无法将人才和行政联系起来,无法达到选才目的。但在文学方面,庶吉士制度却促进了文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并刺激了馆课赋的产生,让馆课赋成为了当时的重要文学体裁和内容。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

2.《明代庶吉士与台阁体》

3.《明太宗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学,明朝,体裁,程度,庶吉士,一定的,人才,制度,内容,的发展,消息资讯,文学,庶吉士,制度,馆课,取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学,明朝,体裁,程度,庶吉士,一定的,人才,制度,内容,的发展,消息资讯,文学,庶吉士,制度,馆课,取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学,明朝,体裁,程度,庶吉士,一定的,人才,制度,内容,的发展,消息资讯,文学,庶吉士,制度,馆课,取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